年4月22日凌晨,扬中全境宣告解放。
今天,在扬中解放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会同市委*校、市史志办等单位,召开了纪念扬中解放70周年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卜兴荣出席会议。
参加此次座谈的有当年参与送解放*渡江的船工后代;有水上交通站当事人后代;有七烈士墓、新坝渡江文化园知情者;有老*史权威人士、文史收藏者等。
座谈会上,围绕渡江战役、扬中解放,代表们讲述了70年前在扬中这片热土上,经历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文春堂(船工后代)
我生长在江边,父亲是渔民,渡江战役的时候我8、9岁。只记得一天晚上炮火连天,我们挖了地洞钻在里面,小孩子好动,一听外面有风吹草动就往外面钻,看见发射的炮弹映红了半边天。第二天早上醒来,就看见江边来了部队,好多解放*坐在江滩上。隔天,解放*又都不见了。后来,听父辈们说,渡江战役前他们接到封江通知,渔船不准开。圌山的龟山头有个国民*的大炮,听说,当时炮手被地下*做通了工作,解放*渡江那天晚上,请他们喝酒、跳舞、打麻将,因此那边的炮就没开。
施大瑜(关工委退休教师)
年4月21日晚,第20*59师团和团,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分乘十余条木船,从泰州永安洲出发,冒着敌人强大的炮火和机枪扫射,强渡长江。敌*凭借江堤作掩护,进行顽强抵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于22日凌晨解放扬中。
此次战役共有余名将士壮烈牺牲。烈士的遗体有的顺江水漂走,有的沉入江底,有的被部队收走。次日,周边群众在铁匠港附近江滩找到七具烈士的遗体,他们用芦席将遗体包裹埋在了江滩里。半年后挖出来,将烈士遗骨分别装进7个坛子,为了防止坍到江里,就埋到了二道江堤里。之后七烈士墓又搬迁到战胜8队的高岸上,随着工业的发展,烈士墓旁边都是工厂,年,县*府就把烈士墓迁移到现在的红旗7队高岸上。
孙南云(水上交通站当事人后代)
扬中县地处扬子江中,是江心跳板。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视察扬中时说:“扬中是渡江最理想的地方,有了扬中我们过江就容易了”,并指示这块跳板一定要守住,不能丢失。
抗战时期,中共苏中十地委成立长江交通工作委员会。张志强等负责扬中至靖江、四圩、江阴等地水上秘密交通。秘密接送当地干部,传递文件、情报、刊物,运送*需。扬中共有秘密码头9处,又成立了水上交通站。
水上交通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父亲孙伯俊是水上交通站镇海站负责人,镇海站地点在新河口,扬中这边交通员有朱忠心、马安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镇海站多次动员船民、渔民、渡工为新四*、解放*运送*需物资、人员。到上海为榴弹厂采购废铁,到常州为被服厂采购布匹,为王家水圩休养所到魏村采购药品,将泰州、泰兴、江都、兴化几个县干部运到扬中培根师范培训抗日**干部。
陆尊(文心雕龙负责人、文史收藏爱好者)
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的“紫石英号”等四艘船遭驻扎在扬中的人民解放*炮击并重伤搁浅。“紫石英号”受伤后搁浅在哪里?我手中的《炮打紫石英号》给了我们答案,紫石英号受伤后搁浅在玫瑰岛(即现在的雷公岛)西米左右泥滩上,英*死20人,重伤20人,另65人从雷公岛撤上扬中本岛,被国民*部队护送到常州后抵上海。今天,我也准备向我市博物馆捐赠民国扬中上下洲地图。
王彦斌(原档案局局长)
虽然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对史料进行回忆、记录以及整理,但是还不完整,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补充说明。而且我深感时间紧迫,因为了解这些历史的知情者们正在渐渐老去,甚至不少老人已经去世,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进行抢救性采访。
编辑
陈燕制作
初心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