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盘点染色玉石里的猫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近二十年来,和田玉籽料不知涨了多少倍。由于现在和田玉太值钱了,而且市面上真正的和田玉越来越难找,这使得不法商人动起了造假的脑筋,并且手法越来越高明,外观越来越象真正的和田玉籽料。这些商人造假,利用的是人们喜欢*玉的心理。五公斤以上的和田玉籽料,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是和田玉,你用手电照,里面也透光,绿色的、白色的。问题是,在自然界,能透光的石头多了去了,不限于和田玉。再说了,即或是块和田玉,但如品质很差的话,切开来后也做不成手镯,同样只能一扔了之,说到底还是一钱不值。这主要是指很差的和田碧玉大籽料。完全造假的,就是和田白玉大籽料。一、制假原料:1、河中的各种卵石。最好是5公斤至20公斤。太大太小都不好,太小了,造出来的不值多少钱,并且易露破绽,太大了,造假难度了也大,搬运不方便,并且大的籽料价格自然贵,太便宜的话,人家一听就是假的,总价高的话,如几万元、几十万元,买家自然少。2、玻璃及各种添加剂。目的是使玻璃看起来更象“玉”,现在的许多“玉”,就用玻璃假冒。3、铅块。二、制假工具:1、车床,主要是铣床。2、石英钳锅(用于烧融玻璃、铅)3、其他五金工具。三、制假方法:第一步:在大理石等各种石料(最好还是自然卵石,不然还要增加造形的步骤)打一个1公分大小的深孔,然后用铣床把这个卵石内总淘空。第二步:将已烧融化的玻璃液体灌入这个卵石内,一般先灌上个三分之一。第三步:待液体玻璃冷却固化后,灌入融化的铅。灌入铅的作用是使得这种卵石更“象”和田玉,因为玉的比重比卵石重。灌入多少铅是有讲究的,这个也是技术活,要计算好的,太重太轻都不符合和田玉,会在测定比重的“老手”上“穿崩”的。第四步:重新灌上融化的液体玻璃。第五步:做“天窗”。在离石头表面一厘米处做一个和表面形状非常吻合的模形,将熔化好的合成玻璃浇铸冷却,用玉雕技术将表面挖去约2毫米的凹面,这样一块“洁白如脂的和田籽玉”就算大功告成了。四、制假成本:主要是人工费,一般就二三百元。五、出售与售价:这么大的5-20公斤的一块石头,外观是黑青黑青的,但在石头上开一个洞(就是天窗),露出的是白白的玉。这个天窗,就是鱼饵,一如搞倒重庆雷震富等十一个高官的天下第一名妓赵红霞。这种石头是卖给似懂非懂的人,或者自认为“专家”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假如这块石头如开的“天窗”那般白的话,最低值十几万元了,运气好的话要值上百万元,这种人知道行情,并且抱着“捡漏”的、发大财的心态。只要你上去一问价,摊主就知道“鱼”上钩了。他会装着不懂,乱开一个价,比如5万元、10万元。“内行”一听,便宜呀,然后坐下来砍价。这个时候,只要买家一开价(当然不能过低,比如元),最终定会成交的,当然中间免不了来回讨价还价。文玩圈里总会有一些为了牟取利益售卖假冒珠宝玉石的商贩,这些“玉石”经染色后“摇身一变”后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南红”、“绿松石”等等。因此,要想不再上当受骗,首先要熟知商家们造假的手段,再去市场中锻炼自己的眼力。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染色玉石里的猫腻。和田玉染色仿“带皮籽料”籽料的皮色是通过天然高价猛的沉积,也有一些赤铁矿、褐铁矿等微量元素的沉积,所以籽料皮色的深浅都是不一样的,还会存在一些绺裂。而通过化学物质染色的皮子颜色过于鲜艳,所有带有裂的地方染色剂的沉积呈现深色。玻璃染色仿“和田玉带翠”玻璃仿品也越来越高级了,气泡等都不会轻易让人发现,连断口都可以模仿得很像。鉴别的要点要观察棉絮的花状,不会是满铺的,应该呈现有的地方多、有些地方少,其次和田玉中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水线;颜色上,和田玉本身的白会更柔和,不会出现玻璃那种愣愣的白。菱镁矿染色仿“绿松石”绿松石近两年价格飞涨,仿品通常有菱镁矿染色仿制,还有用树脂仿制。菱镁矿原产地为内蒙古,本色为白色,染色注胶之后和松石相似,一直以来都是绿松石重要仿品。但是仔细观察,颜色和天然的绿松石存在一定的区别,放大来看,颜色裂隙沉积,染色不均匀。石英岩染色仿“青金石”随着青金石的收藏热,现在仿青金石的方法层出不穷。石英岩染色仿“青金石”手串结构为粒状结构,颜色顺裂隙而入,透射光可以打透,青金石是不透光的,找不到*铁矿的存在。石英染色仿“南红”石英岩仿南红质地较细腻,成分较纯,透明度高,孔隙度大,这就使得人工染色处理效果相对容易打眼,喜欢南红的初级爱好者要仔细辨别。岫玉染色仿“舒俱来”绚丽的紫色,是舒俱来迷人的地方。近来出现了大量的岫玉染色仿制舒俱来珠子、镯子、挂件等,由于价格较低,不少人上当。染色岫玉仿制的舒俱来石,表面光泽度不够,而且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裂隙。石英岩染色仿“舒俱来”石英岩染色后与舒俱来的颜色很像,但是过于均一,结构为粒状结构,颜色顺裂隙沉积,手头比舒俱来略轻。而舒俱来紫色分布不会非常均一,经常出现半生的白色和黑色围岩石英。岫玉染色仿“独山玉”从外表来看和独山玉一模一样,而且还是上品。颜色和糖色非常像。放大观察,颜色顺裂隙而入,手头比较轻,硬度偏低,呈纤维交织状结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