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石散自汉有之,魏晋盛极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针灸甲乙经序》记载:东汉时期,一次“医圣”张仲景遇见“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张仲景通过望诊断言,王粲得了一种病,到四十岁时眉毛会脱落,半年后便将故去;可以通过服用五石汤进行治疗。很遗憾,王粲并没有听从医圣的建议,死时年仅41岁。

大概这便是“五石散”的雏形。据西晋医学家皇甫谧说: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考证。可能当中一种便是张仲景的“五石汤”:

1、寒食草方包含礜石、防风、干姜、桂枝等药;

2、寒食石方包含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防风、干姜、桂枝等药。

可见,寒食石方当中,矿物药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故名石方。

发展到西晋时期,皇甫谧加以改良,确定了五石散的组成: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钟乳石,得到了当时的普遍认可;后世流传过程中,五石散的配方,又发展成将五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替换为丹砂(即为汞)、雄*、曾青、慈石、礜石等;表明起初张仲景的两方本为治疗中风、伤寒而作,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调整药方,同时草木药中和了矿物药性,*性得到抑制,起到1+12的治疗效果。

到了魏晋这个更替的频繁时代,当时知识人对于传统儒学的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非常不满,转而追求解放天性,倡导玄学。而玄学范畴中的方家仙术与中医在魏晋时期开始融合,反过来对于知识人又有深刻地影响。

其中方家在长期的观察中总结出:

1、草木会腐烂,而矿物药长久不变。以形补形,草木药仅可保全性命,但通过服用不腐物,摆脱生老病死而达到长生不老。得出了所谓的论断“上药成仙、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2、五石散有*性,服散后会使人产生精神兴奋、飘飘欲仙的感觉,类似吸食*品后的快感,古人错把这种中*的表现,看成是羽化登天的前兆。

五石散

由此,古人服用五石散原因,由最初的治病转向养生、求仙,配方也相应地由草木药作为五石辅料,变成了五石。此后食用五石散之所以成为魏晋名士的风尚,不得不提到曹操养子,也是曹操的驸马何晏。

何晏食用后表现为“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所谓的“亦觉神明开朗”,只是无心插柳之举。按皇甫谧《寒食散论》中写道:“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可见是何晏为了壮元气,益阳事,补充被掏空的身体。

另外,服用后需要散发才能生热,生热才能消疾,为了平衡产生的热量,得配以穿宽大的薄衣,吃冷食,洗凉水澡。如此,以何晏身处上流社会的身份,加之“奶油小生”的形象(《世说新语》记载:何平叔(即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由其做广告代言,食用五石散很快士大夫阶层流传开来。

皇甫谧

就是皇甫谧本人,也因为服用五石散不当,导致隆冬季节无法穿衣,需要食冰,皮肤肿胀,甚至溃烂,以至于忍不住要拿刀自杀,所幸为其叔母苦劝,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连没钱购买五石散的人(矿物药采集困难而价贵),也跟着在公共场合,装作服用五石散后发热的样子,可见一斑。

至于后世流传神医孙思邈活临终前,告诫徒弟毁了“五石散”,尚待考证。之所以会有此说法,估计是五石散将原本张仲景“五石汤”中的草木药去除。没有了草木药的压制,五石散变得*性猛烈,进一步放大了精神的亢奋,皮肤也热到要爆裂。长以此往,积累下的*性,必将导致身亡,孙思邈反对的是这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