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扶阳要药论附子下十 [复制链接]

1#

(二十三)原发性高血压案——温氏奔豚汤加味

李某,男,30岁,市民。年6月23日就诊。

患者近年来进行性出现项颈不利,有紧缩压迫感,曾按颈椎病治疗无效,后测血压发现/mmHg,经用西药降压而不良反应较大,因此要求服中药治疗,并且停服西药。现症见:头昏脑涨,身困肢乏,颈部不适,有紧缩感,背项不利,失眠多梦,食纳尚可,腹痛腹泻,每天2~3次,舌淡略滑,脉沉细无力。证属阴阳两虚,虚阳上扰。治宜温阳潜镇,益肾活血。方用温氏奔豚汤加味,药用:

制附片g(先煎3小时),肉桂10g(后下),砂仁30g(后下),沉香10g(后下),山药30g,茯苓60g,泽泻30g,怀牛膝30g,山萸肉30g,熟地*9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吴茱萸30g,丹参30g,三七10g,葛根60g,炙甘草10g,紫石英30g。10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7月4日):服药之后,血压下降到/90mmHg,自我症状减轻,睡眠较好,项背症状明显减轻。方药有效,调整药物:丹参60g,山萸肉60g,加陈皮30g、法半夏30g。再进10剂。

三诊(7月14日):情况很好,自感腹胀不畅,上方加全瓜蒌60g、山楂30g,余药不变,再进10剂。

四诊(7月23日):自己在家连续测量血压10天,每天早中晚3次,血压始终在/80mmHg,心率60~70次/分,自我感觉良好,入眠好,颈部症状消失,要求巩固治疗,再进上方药10剂。

病人原发性高血压以颈部症状为主,后发现血压升高,因服西药不良反应明显而无法耐受,坚持服用中药治疗。温氏奔豚汤以镇潜、扶阳、益肾为主,加上活血、化痰、利湿、通下等法,最终得以血压平稳下降。可见中药降低血压,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血压升高的关键问题。因为周围血管的阻力增加,是导致心脏增加压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周围血管局部供血不平衡,导致大脑信息中心始终给心脏一个指令,令其加压而引起血压升高。而中药扶阳、益肾、活血、化痰之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周围血管阻力的问题。周围阻力下降以后,大脑给心脏的指令信息消除,因而血压随之下降,这就是为什么中药治疗高血压,会下降平稳之后无反复的机理。

(二十四)哮喘伴肥胖症案——温氏奔豚汤加味

盛某,女,50岁,农民。年6月18日就诊。

患者自幼有“哮喘”病,随着年龄增长而病情逐渐加剧,开始服用正规西药有效,后来对这些药物耐药而平喘无效,又从黑市上购买(含瘦肉精等成分)所谓特效平喘药,服用之后开始有效,但进行性发现身体肥胖,原体重60kg增加到kg,病情进行性加剧,再服这些药也无法平喘,气喘、胸闷、无法平卧,无奈之余,求治于中医。现症见:形体肥胖,行走困难,一走路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身困乏力,夜晚难以平卧,平卧位时容易憋闷而醒,纳差腹胀,大腹便便,肩宽背厚,满月脸,呈库欣征表现,月经色淡量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无法正常活动与生活,舌淡水滑、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亏虚,痰湿阻滞。治宜温肾纳气,利湿化浊。方用温氏奔豚汤加味,药用:

制附片g(先煎3个小时),肉桂10g(后下),砂仁30g(后下),沉香10g(后下),红参30g,山药30g,茯苓60g,泽泻45g,猪苓30g,怀牛膝30g,山萸肉60g,紫石英30g,磁石30g,生龙牡各30g,熟地*60g,丹参30g,三七30g,陈皮30g,法半夏3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6月22日):服药期间,西药全部停服,哮喘大减,肠鸣阵阵,大便稀溏,浑身轻松,信心大增。上方丹参用60g,加苍术30g、白术60g。7剂。

三诊(7月1日):测血压/mmHg,已不再喘息,活动之后有轻度气喘,大便不畅,每天1次。上方药白术用90g,加全瓜蒌60g。7剂。

四诊(7月13日):哮喘未再发作过,活动自如,可参加生产劳动(已有2年未能参加生产劳动了),体重明显减轻,精神倍增,睡眠食纳如常,大便通畅。调整处方,药用:

制附片g(先煎3个小时),肉桂10g(后下),砂仁30g(后下),沉香10g(后下),红参30g,山药30g,茯苓75g,泽泻60g,猪苓30g,怀牛膝30g,山萸肉90g,紫石英30g,磁石30g,生龙牡各30g,熟地*90g,丹参60g,三七10g,陈皮30g,法半夏30g,苍术30g,白术g,全瓜蒌60g,益母草30g。7剂。

五诊(7月25):哮喘一直未发作,精神食欲很好,体重减轻10kg,舌淡脉弱,身体力量增加,要求巩固治疗。上方药10剂,隔天服1剂。

在农村有一种黑市上销售的治哮喘药,其中含有瘦肉精激素等成分,这类药开始服用有效,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良反应增加,且药效越来越差,特别是导致肥胖症及激素的不良反应等,西药已无力回天。这种情况中医辨证属阳气亏损,阴阳不足,肾不纳气,痰瘀阻滞,治宜扶阳温肾、化痰祛湿,方用温氏奔豚汤加味,温肾纳气,利湿化浊,特别是大剂量附子重用,扶阳气、化阴翳、祛湿浊、纳肾气,是本方治疗起效之关键,而益肾、化瘀、祛湿等辅助之法,对于巩固远期疗效也十分重要。

(二十五)胃肠炎吐泻案——桂附理中汤加味

余某,女,50岁,农民。年7月19日就诊。

患者因夏天饮冷受凉,导致上吐下泻,在当地按“急性胃肠炎”进行输液等措施,治疗3天效果不明显。现症见:胃中隐隐作痛,时时干呕,吐出少量胃中清液,腹泻如水样,每天3~5次,小便极少色*,身困乏力,精神疲惫,口干咽燥,手脚冰凉,舌淡苔腻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胃阳虚。治宜温补脾胃。方用桂附理中汤加味,药用:

制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30g,肉桂10g,*参30g,苍术15g,白术15g,法半夏30g,三七10g,葛根60g,砂仁15g,白蔻仁15g,木瓜30g,丹参10g,檀香10g,山楂10g,生龙牡各30g,藿香15g。3剂。

随访(7月22日):今天其儿子来看病,述说其母亲服药1剂,吐泻全止,3剂药喝完,病愈,精神体力均恢复如常。

夏季胃肠炎导致上吐下泻极为常见,大部分经西医治疗后均可痊愈。但部分素体较差的阳虚患者,却是很难治疗的。原因是阳虚而体内水湿不化,只有补脾胃之阳,升阳养阴,解表除邪,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特别是大剂量扶阳药物,重用姜桂附对于本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傅大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