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购一片冷清 一块钱成为心理底线
摘要:第一现场玉米收购一片冷清“一块钱”成心理底线“前期价格越高农民越不愿意卖,总想等一个更高的价格,结果这段时间价格不断下降,农民就更不愿意卖了。在白城市采访发现,今年玉米开秤价较去年高,但农民惜售心理非常明显,对粮价心理期望值很高,伴随价格不断下行,惜售氛围更加浓重。”“今年一块钱已经是大伙的心理底线。
第一现场
玉米收购一片冷清“一块钱”成心理底线
“前期价格越高农民越不愿意卖,总想等一个更高的价格,结果这段时间价格不断下降,农民就更不愿意卖了。”对于目前冷冷清清的玉米收购市场,吉林白城市裕丰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修顺无奈地说。
在白城市采访发现,今年玉米开秤价较去年高,但农民惜售心理非常明显,对粮价心理期望值很高,伴随价格不断下行,惜售氛围更加浓重。9月27日,松原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开秤收购玉米,折成干粮价格为2200元/吨,中粮生化于10月15日开始收购,开秤价也是2200元/吨,较去年开秤价格每吨提高480元。松原市粮食局副局长高兴国介绍说,后期价格始终处于回落趋势,10月20日嘉吉生化收粮价格已降至2130元/吨,目前已降至2070元/吨。
在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善友村,村民谭凤文表示,“目前市场价折成干粮价刚好在一块钱左右,如果价格再往下降,几乎就没什么账算了。”他还拿出自家的计算器算了笔成本账:今年平均种一公顷玉米,包地费6000元,化肥2760元,种子500元,农药200元,机耕费600元,收获时包括扒玉米、拉玉米、灭茬等雇工费3300元,放水灌溉500元,脱粒费510元,总成本大概1.4万元。“今年每公顷平均打0.85万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1.84元/公斤(自然水)计算,能卖1.56万元,平均每公顷赚1600元。”
“今年一块钱已经是大伙的心理底线。”善友村村支部书记李*也表示,如今农民不仅生产性支出增加,生活性支出也增加,虽然这两年粮价涨了不少,表面看农民收入增加了不少,但大伙增收的钱一部分追加在生产成本里,一部分也被米、面、油等物价普涨吃掉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变化。“如果今年玉米价格继续往下降,不仅包地种的没账算,即使农民自己家的地,一公顷赚7000多元,还不如出去打工赚得多。”他说:“现在普通力工每天收入都在150元左右,打工一年至少赚四五万元。”
李*告诉,全村704户农民目前只有5户农民把粮卖了,主要还是对目前的价格不认可。“今年风灾、虫灾、旱灾明显,玉米平均公顷产量只有0.75万公斤左右,减产超过2成。”他说:“种地成本也增加了,平均每公顷包地费增加500元,化肥涨价增加成本140元,雇工成本增加200元,粗略计算每公顷就增加成本840元,卖不上好价钱大伙肯定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