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说人死如灯灭,但我国自古就对死后葬仪十分重视,而能够和墓主人合葬在一起的,则一定是与墓主关系亲密的家人,最常见的就是夫妻合葬,有时也会出现用活人殉葬的情况。
但是,父女之间虽然也是亲密的家人,但一般女儿出嫁之后去世,就只会葬在夫家的墓里;如果是出嫁前便夭折的女儿,一般都难以入家谱,更别说与父母合葬了。而江苏南京出土的一座东晋墓葬中,则发现了极其罕见的父女合葬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少见的父女合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发现有人盗墓,考古专家们发现后,急忙申请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这一发掘可不得了,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南京发掘出了一大片墓葬群,包括象山琅琊王氏墓地、老虎山颜氏墓地、仙鹤观高氏墓地、南郊谢氏墓地。
象山出土的琅琊王氏墓葬群中,发现了东晋尚书、右仆射王彬的家族墓群,有王彬第四子王兴之墓、继室夏金虎墓等。但不同寻常的是,王彬长女王丹虎的墓竟然也在其中。按常理说,女儿应该安葬在夫家的墓中,而且铭文中提到王丹虎去世时已经58岁,那肯定也不是未到出嫁年龄就夭折的孩子。
那么,她为什么却安葬在娘家呢?考古界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王丹虎并没有出嫁,古人认为入土为安,如果一个人孤零零地下葬,死后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王彬疼爱女儿,只好让其葬入王氏的家族墓中,让她死后也能在自己身边。
《晋书·武帝纪》中记载,司马炎曾要求,女子17岁必须嫁人,否则官府有权强行给其婚配。我国古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确保社会发展。但我们也可以从此看出,那时的社会风俗是女子一定要嫁人的。那么,王丹虎作为贵族女子,而且还是东晋权臣王彬的长女,应该有许多人愿意求娶,她却为何最终没有出嫁呢?
出土长生仙丹
当时发掘出王丹虎的墓时,除了金银等寻常贵族陪葬品外,还在其墓周围发现了一些类似中药的药丸。经过对药丸成分的科学分析和专家对墓葬和其时风俗的研究,考古学界给出了一种说法,这些中药丸其实就是当时十分风靡的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最初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药方,也被收录在《伤寒杂病论》中,是用来治疗风寒的,其中的成分也都是寻常的药物。但后来,曹操养子何晏对其进行了改良,使其从单纯的药品演变成为了壮阳药,再后来流传开后则变成了一种毒品。
但时人可不认为五石散对人体有害,当时的说法是服用五石散可以使人神清觉明,是很高端的保健品。竹林七贤就是服食五石散的代表人物,所谓的魏晋之风其实也有部分得自于此。
王彬作为士族琅琊王氏的成员,自然也是追逐潮流服用五石散。考古学界研究认为,王丹虎也许就是因为受其父亲的影响,从小服用五石散成瘾,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古时嫁娶大多是为了延续后代,失去生育能力的王丹虎自然没有人愿意娶了。
专家化验
后来流行于东晋上流社会的五石散与最初张仲景发明的药方已大不相同,其主要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这5种成分组成。
石钟乳的主要成分就是石灰石,按照现在的研究说法来说,其实就是CaCO3,没有什么毒性,但吃多了也没有好处,容易得结石。但我国古代的一些中药典籍中却认为石钟乳能够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
紫石英为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CaF2),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含有少量的氧化铁和稀土元素。摄入过多会导致人慢性中毒。
白石英的主要成分则为二氧化硅(SiCO2),这种物质几乎不溶于水,难以被人体吸收。石硫磺则主要为单质硫(S),这倒是可以入药的物质,但一般用作外敷,例如现在的硫磺皂等等,温泉水中也含有硫。如果内服则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
而这5种物质混合,虽然有毒,但并不像现在的毒品海洛因、冰片一样会让人成瘾,其实说白了,服用五石散跟吃土也差不太多。这种成瘾其实更多是精神上的依赖而非生理性问题。但是,也有人说,现在流传下来的五石散方子其实并不属实。但就目前王彬父女墓中出土的这些仙丹来分析,也许五石散的确只是硫磺、硅等物质。
结语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曹植这些名仕虽然才华横溢,但这种服用五石散的风俗仍然影响极坏,不仅腐蚀了人的肉体,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人的意志,所谓魏晋名仕之风不过是嗑药之后发狂罢了。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曾经深受毒品危害,不管是从秦始皇求丹炼药从而用五百童男童女祭祀,还是魏晋时期何晏开启的聚众嗑药的习俗,再到后来清朝的福寿膏和鸦片,这些毒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酿成了许许多多的悲剧。
而王彬父女墓则是无数受害者们一点小小的缩影,从小吸毒的王丹虎没能嫁出去,不得不葬在娘家。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拿五石散招摇撞骗,称其为千古奇方,不知多少人又受了五石散的毒害,想来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