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600多年前的我国曾经毒品泛滥,不 [复制链接]

1#
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www.znlvye.com/

提到“毒品”泛滥,大家首当其冲的想到清末的鸦片战争。那段代表民族耻辱的历史烙印,已深深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心底。毕竟东亚病夫的称号还仿佛在耳畔回响,它把多少国人变成了行尸走肉,变成了孤魂野鬼,导致国门大开。如果说鸦片泛滥是外来强权企图殖民我泱泱中华对我国的虎视狼顾,那么多年前的那场“毒品”泛滥则完全是国人醉生梦死,荒唐腐朽的闹剧,其结果必然是自作自受。

多年前的魏晋时期,上流社会流行一种很神秘的养生方法--服用五石散。据传五石散可延年益寿、可补肾壮阳,久服即可长生不老。殊不知它却是种致幻性很强的“毒品”药物。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本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的良药。它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及一些辅料制成的,其药理驱寒、燥热,所以对伤寒病人疗效甚好。但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此药毒副作用也非常大。服用后可使人亢奋,精神发生短暂的迷幻。长期服用有成瘾性。(具有毒品的普遍特质)

《世说新语》:“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魏晋年间的大医学家皇甫谧在他的医书中说:“何晏好女色,奈何体弱,苦寻秘药。其友感伤寒,服五石散治之,偶得其效,传于晏。晏遂试之,甚喜。时人皆效之。”

何晏

何晏是谁?曹操养子也是驸马。著有《何晏文集》是当时文坛、政坛的风云人物。史载何晏好色成性,是无病服食五石散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这种毒品开始广为流传。

当人们谈到中国的士大夫时,肯定避不开魏晋时期,很多人认为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名士。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非常剧烈,有些士大夫“洁身远祸”,成了隐士,于水光山色中流连忘返,炼丹采药,服食五石散,飘飘欲仙,似乎真的成了神仙。那些浮沉宦海的人们,放荡空虚,酗酒淫乐,服食五石散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当时五石散的流行程度,和清朝末期的鸦片差不多。说泛滥成灾一点也不为过,有名的“竹林七贤”、谢安还有书法家王羲之等等都是当时的“瘾君子”。

但是,服食五石散这种药物又很麻烦。人在服食了寒食散后,浑身燥热难耐,必须披头散发,穿着宽大的旧袍子才能散热。药性发了(“散发”)要走路(“行散”),走得全身发热之后又发冷;冷时,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可饮热酒。有些人,不会服用,或服用不当,被毒死或成为残废的不乏其人。有些人,吃不起这种“药”,往往路边一躺,假装是“散发”了(如果被人知道你吃不起这种药,会被人看不起)。

长期服用五石散的人,到了晚期毒性发作时,皮肤由于敏感脆弱,容易溃烂生疮,舌头亦渐缩入喉,神志恍惚,面色死灰如鬼,痛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晚清时期,国人吸食鸦片是受外国势力不怀好意的诱骗,企图亡我中华。然而魏晋时期人们争相服食“五石散”这种毒品,是妖妄的道教思想流毒,是当时腐朽社会的一场荒唐的闹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