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先生,今年68岁,于年秋末冬初之际,突感气喘之症。医院的肺功能检查,他被确诊为慢阻肺。
自此之后,洪先生四处寻觅治疗良方,希望能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终于,在一个初春的日子,他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这位医师向他推荐了一个被传为神效的食疗偏方——黄芪炖乌鸡汤。
据这位中医所述,中医学认为慢阻肺,即中医所称的“肺胀”,与肺、脾、肾三大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真正康复,就必须全面调理这三大脏器。而黄芪炖乌鸡汤这道食疗方,正具有“补肺益肾、调理脾胃”的奇效。
洪先生听后如获至宝,立刻着手准备所需材料:乌骨鸡、黄芪、葱、姜、花椒、料酒等,满怀希望地期待着食疗能带来康复的曙光。
然而,现实却与洪先生的期望大相径庭。三个月过去了,他吃了不下一二十只乌骨鸡,但慢阻肺的症状却未见丝毫好转。
偏方不管用的原因
原来,洪先生与许多人一样,深受“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影响,认为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不如日常饮食中的食疗来得安全。因此,他选择了尝试黄芪炖乌骨鸡这一食疗方。
确实,“是药三分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正是依靠其本身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失衡。这种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药物的毒性。
然而,我们是否也应该认识到,食物同样具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特性?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较弱,往往只能应对一些小病小痛。当身体出现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时,如果一味追求食疗,而忽视了药物的疗效,很可能会延误病情。
因此,我们要明白,食疗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追求食疗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总之,洪先生的经历提醒我们,在治疗疾病时,要理性看待食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避免陷入误区。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健康。
还得用中药来治疗
用黄芪乌骨鸡无法抵挡慢阻肺进程的洪先生,偶然看到我的文章,找到我来进行治疗。
因为盲信偏方,贻误了治疗时间,我见到洪先生时,他的气喘已经很明显,伴随着身体乏力、胸痛、咯痰等。
仔细询问之下,我得知病情加重一周时间了,洪先生平时感觉胸闷,胃口不好,稍微活动一下就喘得厉害。还有长达9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我察其舌象——舌黯,苔薄白。
西医诊断:慢阻肺稳定期
中医诊断:肺胀
辨证:肺肾两虚,脾弱失运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枳壳、炒山药、熟地黄、生黄芪、莪术、砂仁、广木香、补骨脂、麦冬、五味子、六神曲、丹参、沉香
加水ml,煎取ml,分6次口服,每日3次,共4剂。
症状一点点消退
二诊的反馈:服药后不久,胃口大开,胸痛减轻,但是胸闷气喘难以快速消除,尤其晚上比较严重,喉咙里有痰不容易咳出来。总体来说,这个转变,让洪先生轻松不少。舌黯,苔薄白。
这个时候,洪先生属于虚实夹杂之象,恐怕会虚不受补。于是,转为开泄平喘,健脾助运。
处方:党参、炒白术、枳壳、茯苓、杏仁、瓜蒌皮、薤白、法半夏、射干、麻黄、炙甘草、生甘草、生黄芪、炙僵蚕、葶苈子、大枣、地龙、全蝎、六神曲、炒山药
加水ml,煎取ml,分6次口服,每日3次,共5剂。
三诊:夜间气喘大减,喉鸣也消除了,活动后仍有气短、乏力,但较之前已经大大减少,胃口还可以,舌黯,苔薄白。
处方:守方,加桑白皮、紫苏子、紫石英、莱菔子、黄芪。
续14剂,巩固疗效。
后来,洪先生反馈说,他现在感觉浑身轻松,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
至此,洪先生算是临床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