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英国政府以清政府禁烟为由,派遣炮舰进入中国领海,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的百年时间,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人民饱受磨难,泱泱大国甚至沦为殖民地国家。
百年磨难让中国在不屈和坚韧中迅速成长,而自诩是“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仍然不忘使绊子,不过,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却是“坏心办好事”,帮了我们的忙。
英国揣着什么坏心眼?他们又怎么会坏心办好事呢?
紫石英号实践炮舰外交结束
年4月,国共两党经过先后经过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以及穿插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至万人!
此时,蒋介石已经宣布隐退,但他在暗地里仍然总揽国民党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残余部队在上海至宜昌多公里的长江沿线上部署兵力,阻挠解放军南下。
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诸国也将自己的军舰开进长江港口,伺机帮助国民党部队。
4月20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并且发出公告,要求停泊在长江的外国军舰迅速撤离。
然而,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紫石英号”护卫舰却无视解放军公告,擅自闯入扬州以南三江营江段,这里是解放军第8兵团预设的渡江作战江段,英国舰队的目的不言而喻。
接到通报之后,解放军炮兵部队立即开炮警告,向“紫石英号”护卫舰喊话,要求对方撤出江段。
“紫石英号”护卫舰并没有迅速停下,也没有返航,反而加速向解放军布防区行驶。
负责在此地部署的炮兵第3团立即封锁江面,拖出了6门火炮,直接朝着“紫石英号”开火,英方迅速展开反击。
虽然紫石英号的武器装备比解放军要先进许多但是经过激烈的火力对拼之后,紫石英号舰桥被直接命中,舰上主炮被摧毁,整个舰体也被洞穿,舵手拼命控制方向,将紫石英号转向南岸,在一个浅滩处搁浅。
此时的紫石英号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船上的正、副舰长均受重伤,他们只能举白旗示意,让解放军停止攻击。
紫石英号搁浅之后,英国海军并没有消停,而是派出了南京的“伴侣号”前往支援。
前来支援的伴侣号到达三江营江面之后却遭到了同样的打击,在解放军的炮击之下,伴侣号自身被多枚炮弹击中,解放军率先摧毁了舰上的两座前主炮,让英军失去了反抗能力,迫于无奈的伴侣号只能仓皇逃窜,向江阴方向驶去。
当天下午18时左右,国共谈判破裂,第三野战军第七和第九兵团率先发起渡江战役。
英国海军调来了香港的伦敦号重巡洋舰,与驻扎在上海的黑天鹅号护卫舰、遭到打击的伴侣号汇合,在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亚历山大中将的率领下,准备冲破解放军的阻拦,前往三江营接应紫石英号。
此时的渡江战役正打得火热,在这样的敏感时间派遣舰队进驻战场,这无疑是对解放军的一种挑衅行为。
第2天早晨,英国舰队由江阴方向朝着上游行驶,很快就到了解放军炮兵第6团的封锁区域,为了震慑英军,这里放置了8门榴弹炮。
虽然英国军舰用广播表示无意于解放军开战,但是他们对于解放军发射的三发黄色信号警示弹不予理睬,仍然自顾自地闯进封锁区,炮兵六团的战士们迅速开火,企图让对方撤离。
在交战中,英国舰队的炮火击中了江堤后,正准备参与渡江作战的步兵队伍,解放军有人受伤,英国舰队也有三十几人阵亡。
紫石英号事件传回英国之后,英国首相艾德里声称英国舰队进入长江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许可,英军有权利在长江刑事执行和平使命的权力,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甚至提出建议:派出英国航空母舰,对中国实行武力报复。
面对英国的威胁,毛泽东并没有退却,要求对方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只要英军不妨碍渡江作战,解放军便可做如下安排:不解除英舰武装,不俘虏之。
直到三个月后,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趁着台风登陆,江水上涨的机会,迅速突围逃离,在英国舰队的护送下前往香港,这件事情才告一段落。
紫石英号事件向全球表明,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人,誓死捍卫国家主权,中国人民不再是年前任人欺凌的角色,西方诸国在想以中国作为战场,必须承受相应的代价。
这件事情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炮舰外交”的终结,英国舰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列强国家看到了中国的态度,让那些二战以后仍然对中华大地蠢蠢欲动的西方诸国不得不另作打算。
英国通讯社“帮倒忙”斯大林被迫让步
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出于对新中国未来诸多发展问题的考虑,毛主席决定出访莫斯科,和斯大林进行一次会晤。
其实,国共内战期间毛主席就曾经表达过出访苏联的意愿,而苏方则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
如今,国共内战已经结束,斯大林没有理由拒绝,只能同意中方的访问,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热情的态度,甚至对于毛主席发出的电报也不曾回复。
12月6日,毛主席还是乘坐专列抵达了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车站,他还专门携带了一车的礼物,因为半个月之后是斯大林的七十大寿。
毛主席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和礼仪,但是到了正式会谈中,他又锋芒毕露,单刀直入,直抒主题,“斯大林同志,我们一致认为,贵国年和南京反动派政府签订的同盟条约应当废除,贵国应该和我们新政府重新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斯大林冷漠回应:“这个问题苏共中央也进行了商讨,我们一致认为,此前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必须继续维持!”
双方第一次谈判就陷入僵局,毛泽东和斯大林不欢而散。
此之后的许多天内,斯大林都有意避开毛主席,面对中方的任何问题也不回应。
12月21日,斯大林生日宴会过后,其他各国的领导人纷纷离开,只有毛主席回到招待处,他此行是为了解决条约问题,如今问题并没有解决,毛主席也不会轻易离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毛主席一直待在宾馆里,拒绝参加苏联政府安排的其他活动,面对油盐不进的斯大林,毛主席也很无奈,他对外宣称自己生病,然后在国宾馆待了整整8天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内。
年元旦前后,斯大林突然找到毛主席。原来,有一家英国通讯社知道了这里的情况,发表了一篇《毛泽东被斯大林囚禁于国宾馆》的稿子,英国人的本意是为中苏两国添堵,给双方的谈判煽风点火,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
然而,英国人的此番行为却让斯大林骑虎难下,他只能找到毛主席,让他在公众面前露露面,打破这个谣言。
毛主席当然不会轻易答应,“抱歉,我头疼得厉害,不能吹风,也不能照相,这件事恕我无能为力了!”
斯大林只能愤愤离开。
不久之后,美韩两国媒体同时发布了一条新闻,两国政府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援助协定》,这项协议是针对苏联对朝鲜半岛决策而制定的,如果北朝鲜向南韩发起进攻,美国就会出兵帮助南韩。
对于朝鲜半岛的局势,斯大林已经和金日成已经谋划许久,此前他也曾邀请中方对朝鲜半岛进行兵力部署。
如今,美韩两国突如其来的协定让他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斯大林考虑再三,决定在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上让步。
英国人发布报道,本是借题做文章,让中苏关系更加紧张,他们没曾想,自己坏心办好事,成为斯大林在中苏条约问题上让步的导火索。
小弟英国积极制止美军原子弹计划搁浅
仁川登陆之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前,被北朝鲜人民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的南韩部队,在联合国军的支持下,不但夺回了丢失的领地,而且将北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战火很快就烧过三八线,联合国军占领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10月8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请求中国政府援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力挽狂澜,作出了支援朝鲜的决定,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短短几日时间内,中央军委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战争动员,一周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让军队整装待发,来到中国东北丹东地区,又经过几日的整合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的带领下,先后分几批,进入到了朝鲜半岛北部。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进驻朝鲜战场就打了南韩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南韩以及美国军队这时候由于打了几场胜仗而骄傲自满,没想到被我军打了个迎头痛击。
因为美军从未见过我军这样的战略战术,他们对被俘的美军将士还蛮不服气,说哪有你们军队这样打仗的,没有炮火做预备,也没有坦克开路,不打枪不打炮,偷偷摸摸的扣上来就打,这是什么战术?
我军将士才不管对方服不服,只要能打赢战斗的战术就是好战术,我们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采用的游击战战术大概与此类似,战士们称之为毛泽东战术。
北朝鲜入冬之后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寒冷天气,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前遭遇过比这更恶劣的天气不知道有多少,在这样的严寒中作战,根本不在话下。
而美军可不同,他们在二战期间几乎都是靠装备的优势给敌人迎头痛击,很难适应这样恶劣的天气,于是我军趁势追击,赢得了进入朝鲜之后的第二场战役,将几万的美军士兵包围,恐怕这些美国士兵从未想过他们的圣诞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之前麦克阿瑟曾经发出豪言说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对朝鲜的战争,结果不但没有实现,还屡战屡败。
而在美军兵败的途中,竟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美军第8集团总司令沃尔顿,没有死在北朝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手中,反而在仓皇逃窜时,乘坐车辆和南韩部队发生了碰撞,最终在友军手中丢了性命。
朝鲜战场上一再失利,这让联合国军的士气不断受到打击,此时的美军就像霜打得茄子似的。
疯狂的麦克阿瑟更是想到了以原子弹解决中国志愿军的办法。
其实,麦克阿瑟此前就有过此类提议,但是却遭到了白宫高层的一致否决。原因是二战之后全球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美国并不想和苏联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麦克阿瑟只能一边痛骂美国高层对自己的束手束脚,一边想办法和志愿军斡旋。
在年11月30日的记者发布会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朝鲜战场上的失利作出反思,并且表示: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应对军事需求。
有些记者捕风捉影,已经了解原子弹的听闻,于是追问:“总统先生,您说的任何措施,这其中包括原子弹吗?”
杜鲁门并未反对:“是的,我们一直在积极备战,它很有可能用得上!”
这场记者发布会之后,世界各地舆论四起,毕竟,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的巨大爆炸到现在还令人心有余悸。
当杜鲁门的发言传到英国之后,迅速引起了恐慌。
英国人担心,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投放原子弹,中朝两国部队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苏联在朝鲜多年的布局也将毁于一旦。
事后,美苏两国或许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苏联很有可能把气撒在美国的一众小弟身上,而英国作为美国长久以来最忠实的小弟,极有可能受到苏联原子弹的威胁。
很快,英国爆发了几场游行示威活动。不得已,多名工党议员立即联合起来,联名致函首相艾德礼,抗议和谴责美国政府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的企图。
英国首相艾德礼迅速乘专机飞往美国华盛顿,这两个同穿一条裤子的领导人在白宫争吵了好几天,艾德礼终于打消了杜鲁门使用原子弹的打算,对外发出承诺,美军不会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
此次,英国人是为了自己考虑,防止本国受到威胁和伤害。但是,他们的行为却让杜鲁门不得不停止使用原子弹,让志愿军免受核武器的打击。
小结:
其实,英国人数次“坏心办好事”,让中国受益匪浅,归根结底,是因为新中国的实力得到了认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像百年前人人自危了。
如今,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我们正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中国军网:《“紫石英号事件”背后的外交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