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民的好演员永远不会被遗忘江平追忆影坛伉 [复制链接]

1#

张圆和于彦夫离开我们很久了,但这对影坛老人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记忆中浮现。张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22大明星”之一,当年她出演的《笑逐颜开》《特快列车》《景颇姑娘》和《地下尖兵》等影片,深受欢迎,是那个年代长影一面色彩斑斓的旗帜。

作者:江平

我认识张圆是在年。当时,改做导演的张圆正在为筹拍的电影找演员,长影演员任伟民向张圆推荐了我,说我是一个特爱电影、特能吃苦的小伙子,来函嘱我去南京一晤。见面后,她听说我在江轮上坐了一夜,没吃没睡,心疼地对我说:“你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感动,就定了,用你!回去听回音,不用担心。”就在我全力以赴准备拍戏时,因剧本改动,原定出演的角色被删除。张圆十分遗憾地写信给我,言辞恳切:“机会还会有的,是金子也总会发光。我和老于再拍戏一定会想到你……”

▲年电影《地下尖兵》剧照

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我向吴贻弓局长建议,在举行闭幕式的大光明影院把昔日的“22大明星”巨幅照片重新隆重挂出。为了找到一套完整的“22大明星”图,我跑遍了上海所有影剧院,结果一无所获。好友王炎先生告诉我他收藏了一套明星图,找来一看,却少了金迪和张圆的照片。我打电话给张圆老师请她寄原照以便放大,没想到数日后,她自己将照片放大至20寸寄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照片放大至2米。闭幕式上,“22大明星”中健在者悉数到齐,那是多年后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照片在电影院公开集体亮相,个个激动万分。张圆站在自己当年的照片下,老泪纵横,感慨万千:“都老了,但你们这些孩子还记得我们,真不容易啊!”

▲年电影《笑逐颜开》剧照(张圆饰妇女队副队长何慧英)

当晚,一友人请我们去黄浦江畔德国啤酒屋聚会,被邀请者有翟俊杰、李仁堂、庞学勤等。张圆追来,“恳请”我带她去。我自然开心,搀着她步入烛光摇曳的酒吧。席间,她竟破例与我们豪饮:“我从来不喝酒,但是今天我得喝,还得喝光!因为我高兴!几十年被人遗忘,今天终于有人指着我的照片说,这是老明星张圆!还有观众记得我!”说罢,一饮而尽。

▲影坛伉俪张圆、于彦夫夫妇

次年,我去参加长春电影节,在刚抵达住地时,便听到后面有人喊:“小江平……”我循声望去,竟是张圆老师!“我问都没问,就知道你要来。我在家里翻来覆去,觉得实在没什么合适的东西送你,就这一件老于十几年前参加北京钓鱼协会比赛得一等奖的奖品,飞亚达手表,一直没戴,送给你……”说着,她就立马让我戴上看合不合适。

两位老人将收藏多年的手表送给一个后生晚辈,让我感动。那一阵国内各种活动,送石英表是时尚。我收到的手表有好几只,都是一两百元的新款装饰表,但唯独这只手表我一直戴到今天,虽然已修理多次,上面的镀金也已磨净,但我每天都能从那分分秒秒中感受到两位老人的热情。

▲张圆

张圆老师在75岁那年走了。我知道后立即致电张圆的丈夫于彦夫,于老是《自有后来人》等片的导演,影坛老将,德高望重。他说:“张圆病重时让我给你打电话,可没有找到你的号码,谁知她就这样……”我也哽咽,不知如何安慰老人,只能在千里之外请他自己保重。年春,由我拍摄的电影《纸飞机》送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于彦夫。他看片后很感动,在审片报告单上写下“朴素无华,感人至深”八个字。我走上前对他说:“于老,我是江平,这是我和刘新导演的片子!”于老激动起来:“是你的片子?太好了!出息了,当导演了,张圆要在,不知会多高兴呢!她经常提起你,说还要给你‘顾问’一回呢,记着,再有新戏告诉我,我去不了现场,可以在家帮你看剧本啊!”

▲于彦夫(右)在电影拍摄现场

年春,于彦夫病重,我闻讯看望。床前,我举起左手,让他看那只飞亚达表,他嘴唇哆嗦,只说了一句:难得,难得……盛夏,他去天上找张圆了。在八宝山,我见了于老最后一面。由于张圆走时没能送行,这次我向于老鞠了六个躬,算是对两位老人最后的致敬。年深秋,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广电总局表彰了50位优秀电影艺术家,于彦夫是唯一上黑框而入选的名字。因为在几百名影协理事投票时,于老仍在弥留中。可惜,老人没能自己领取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誉。但是,那金色的奖牌告诉人们,于彦夫没有被遗忘!

(选自江平:《影人忆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