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是科学or哲学
问:新中国成立伊始,年国家就组建了中医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年改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而有不少人说中医不是科学,是哲学。你怎么看?
答:现在满大街上都是刮痧啊,洗脚啊,这些是不是中医呢?不能完全说它搞low了,拉低了中医的层次。中医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在于它有或多或少的疗效。
我一直坚信,既然我们学了中医,本身就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不管是学什么,比如从具体的学科里面拔升起来再去学哲学也好,学宗教也好,都是一种对这种东西的探索。
后来我发现,北师大的周桂钿老师写过一本书,他说人类所谓的科技分为这么几层,第一层是所谓的宗教学和神学,第二层是哲学,第三层才能叫科技,第四层叫美学。最高的是宗教学、神学,人类最原始的东西是宗教。
中国文化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棵大树。客观地说,中医就是这棵树上的花朵,有果实的花朵,这样的比喻,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问:东西方哲学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答:所谓哲学,也是从生活中来的。
西方的哲学和东方哲学很不一样。西方的哲学是脱离现实的,它存在于脑子里,单纯是思辨性质,所以西方哲学史开篇就是讲——得有钱有闲的人才能做哲学。
东方的哲学是打通天地人的,不是单纯存在于脑子里的,得说出来做出来,想出来的得证出来。西方没有证的这一个层次的,它有宇宙的生成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中国讲心性论,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心外无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这都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它讲一个我怎么达到这种境界,得去修。西方不讲究个人的证悟。
现代社会讲科学,有一套理论,什么是科学,就是无限地去追求,需要有一个理论指导,比如说二进制,一直发展下去,这个数字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可以用阴阳来归纳。
中国人讲打通天地人,就是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讲格物格到最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格到有一天,朱子说,把它都格尽了,就通达了。王阳明说,要由博而归约。他就说,要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西方讲基因,中国人讲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中国没有具体哲学的概念,但是中国的哲学是存在于其他的文化中,中国的学问叫作“经学”,它涵盖了哲学的概念,西方哲学到了中国单独成系以后,中文系和历史系也在提升,它们其实是分不开的。
中国没有哲学,但是这种思维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相对而言,西方的哲学则是空洞的。
问:中医的哲学根基是什么?
答:中国文化,看起来像是一大片渔网,但其实拎起来就是一条线。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就是阴阳五行,是圆的,怎么说都对。
自然科学是无穷无尽的,只有用一个具体的方法去指导,中医的东西,啥都可以是药,因为这个用以指导的思维方法没有变,并不是说药一直没变,不然哪来新发现的药呢?《神农本草经》种药物,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种药物,这扩充的一千多种就是用这个思维方法去指导的。
比如讲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等都和碳酸钙混淆一谈了,那就没法治病了,紫石英,暖宫,止喘,龙骨安神,止惊悸,煅磁石安神镇惊,在西方看来,这煮不出来不就是碳酸钙吗?可是中医治病不能这么治。所以说,中医是用哲学方法指导的自然科学。
这就是体用之说,中国人最讲体用,《医宗金鉴》讲:“形之精粹处名心,中含良性本天真,天真一气精神祖,体是精兮用是神。”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体用,不是单纯的形而上形而下,体用就是道和气的关系。
大家都在讲中医,其实永远不衰的就是经典,就像太阳一样,《道德经》几千个字,没有变过,滋养这么多人,就是太阳,《论语》道贯古今,打通天地人,就是太阳。后世人怎么理解,怎么注解,都是一念之词,就是体悟,实用,帮助别人,就是权变,而规矩就是经文。
2
中医发展的真正瓶颈
问:现在中医整体上看并不如人意,甚至被人说是外热内冷,你怎么看?
答:核心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不是成才率低,是没有好的人进来中医这个行业里来。众所周知,学生在高考时首先就筛过一次了,成医院校。
人们说,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一所叫清华北大,一所叫其他大学。我读了北中医,又在北大读了四年书,不得不医院校里的高了好几个档。
其次大学里面的视野特别重要,梁冬老师说过,所有的烦恼来自信仰的不足和能力的不足。大学期间是扩大视野最好的时候,你还指望三十几岁再扩大视野,太难了。所以第一步很关键,中医院校在生源这么差的情况下,怎么才能培养出有名的医生?
古人说,落第了才读医,但首先也得是个秀才啊。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良医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医是小道,大道是经世之用,治理国家,那都是惊天纬地之才,治世安邦。所以人才很关键,有人才的时候,不重视人才反而毁人才的事也多的是。
人才非常关键,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没有人才进来,进来的都是二流人,你这行业永远是末流。
放眼望去,有多少中医人是真正理解了经典,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还能看病的?
中医需要人才,需要灵性,这叫打通天人之道。何谓天人之道,凭三根指头就要判断出当时的天时,吃喝拉撒,社会地位,今天是不是生气了?根器很重要,上根之人一点就通,你不用说话。
中医江湖上,使劲说的,基本上都不会治病。如果静下来坐门诊一年,心里就有数了,就跟卖油翁一样,看病到不了两万人,摸不上两万人的脉,怎么能一搭手上去就知道腰疼,就知道早上吃点心了,血糖就高了呢!你能做到吗?我能。
问:现在对于中医未来发展有两个观点,积极的观点是创新,悲观的观点觉得能守得住继承下来就不错了,你怎么看?
答:如果每个人都拿的起,放的下,站的住,立的稳,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要多想,你想传给你儿子,你儿子不是那块料,它毁的更快。(未完待续)
薄化君大夫简介
濯淤山房主人。主治中医师,伤寒专业硕士,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独善“七星针法”,长于治疗内、妇、儿科常见病及杂症。尤擅气血不足、肝气不舒、邪气扰动引起的失眠(不寐);以及由失眠(不寐)引起的慢性疲劳、健忘、头痛、目干、多汗、颈项酸痛、腰痛、心悸、郁闷、烦躁、焦虑、妄想等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