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国海*最后4艘型驱逐舰退役,至此型驱逐舰全部退出人民海*现役。型功成身退,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人民海*水面舰艇的新时代也同时拉开大幕。
图1:最后4艘型驱逐舰退役
日前,中国海*北海舰队4艘型驱逐舰——开封号(舷号)、大连号(舷号)、遵义号(舷号)和桂林号(舷号)一起退役,这4艘也是目前在人民海*序列中的最后4艘型驱逐舰,随着这4艘型驱逐舰的全部退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同时也意味着人民海*水面舰艇的新时代也同时拉开大幕。
今天就来说说型驱逐舰。
型驱逐舰,北约称之为旅大级。这是中国海*的第二代驱逐舰,因为第一代驱逐舰是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4艘鞍山级驱逐舰(苏联的07型驱逐舰),所以型实际上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代国产驱逐舰。型国以苏联科特林级(56型)驱逐舰为蓝本设计建造的,科特林级是苏联50年代建造的火炮驱逐舰,可以说还二战时期驱逐舰的设计思路,虽然型在设计时就改进到导弹驱逐舰,但毕竟科特林级还是火炮驱逐舰,再怎样改进,在设计上总还是有些先天不足的,所以,毋庸讳言,型从设计建造时,就已经是落后于同时代最先进的驱逐舰了。
不过,型准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这样的吨位在当时的人民海*水面舰艇里,绝对是支撑起包围海疆的顶梁柱。人民海*初创时期,水面舰艇主要都是来自起义舰艇和各种渠道得到的老旧舰艇,型号杂吨位小性能差,加上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财*比较紧张,对于海*建设这样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实在是有心无力,只好采取以发展“空潜快”为主的策略,水面舰艇主要是以快艇这样的小型舰艇为主,第一代引进苏联的4艘鞍山级驱逐舰才只有吨,就被誉为“四大金刚”了,那么排水量比鞍山级要翻一倍的型,在人民海*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图2:早期人民海*都是以小型舰艇为主
60年代中期,型驱逐舰正式立项。当时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舰艇设计和建造能力,所以在硬件奸杀上有了设计建造吨级驱逐舰的能力。型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国产驱逐舰,也是二战以后亚洲国家第一款自主设计建造的驱逐舰。
由于对型驱逐舰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由大连、上海、广州三地的造船厂同时建造,一号舰“济南”号(舷号)年开工建造,年下水,年服役,最后一艘“珠海”号(舷号)年开工建造,年下水,年服役。总共建造了17艘,建造时间长达二十年,是中国海*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水面舰艇的绝对骨干。
图3:型一号舰“济南”号(舷号)
由于70年代对大型水面舰艇的迫切需求,在一号舰“济南”号于年开工之后,在70年代初期又相继开工建造了6艘,这7艘就是型的第一批次,也就是型的基本型。
但当时中国的的工业科技水平毕竟有限,型第一批次各舰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
7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的6艘第二批次就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地方多达40多处,包括雷达、反潜、电子、通信、卫星导航和海上补给等系统,最主要的改进是以双联装37毫米炮代替原来的双联装57毫米炮,虽然口径小了,但射速大为提高,对于主要用于防空的小口径舰炮来说,射速远比口径更具有实战价值。并从这一批次的最后一艘“桂林”号还开始加装了空调系统。这6艘就是正式定型型,也就是D型(D表示定型)。
随州,又建造了第三批次2艘指挥型,也就是Z型(Z表示指挥),指挥型主要强化了通信系统,担负舰队旗舰的重任。
图4:型基本型“西安”号(舷号)
这样7艘基本型,6艘定型型和2艘指挥型,总共15艘都是以2座三联装“海鹰-2”(C-)反舰导弹和2座双联装13O毫米炮作为主要武备,合称为型的第一个子型号,北约称之为旅大I级。
型的一号舰“济南”号在80年代中后期,拆除了后甲板上的主炮和高射炮,加装了直升机平台和机库,可以搭载2架直-9直升机。这也是型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成为型改进型,也就是G1型(G表示改进)。
定型型中的“开封”号在90年代初改装1座八联装“海响尾蛇”防空导弹;此后又改装4座四联装C反舰导弹,从而使得反舰、防空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开封”号也是型的改进型,但改进主要都是在导弹武器方面所以被称为导弹提高型,也就是DT型(DT表示导弹提高)。
虽然“济南”号和“开封”号改建的重点并不相同,但都是型的重大改进型,主要是为后续国产驱逐舰的发展摸索积累经验,所以这2艘就被一起列为第二个子型号,北约称之为旅大II级。
图5:旅大II级“开封”号(舷号)
这样一来,旅大I级就变成了13艘,2艘成了旅大II级。
80年代中期建造的2艘“湛江”号和“珠海”号是型的最终改进型,采用全封闭式舰桥和舰体,装备4座四联装“鹰击-83”(C-)反舰导弹、1座八联装“红旗-7”防空导弹,2座双联毫米主炮,高射炮也换装了更先进先进的双管37毫米封闭式全自动高炮,同时电子系统也有了全面提升,达到西方国家70年代后期主流驱逐舰的水平。这两艘终极型被称为型终极改进型,也就是G2型。北约将这2艘列为型的第三个子型号,称为旅大III级。
图6:;vdaIII级“珠海”号(舷号)
综上所述,17艘型旅大级驱逐舰主要分为三个子型号,14艘旅大I级(又细分为6艘基本型,5艘定型型和2艘指挥型),2艘旅大II级,还有2艘旅大III级。
型尽管性能平平,但总共建造了17艘,是目前人民海*建造数量最多的一星驱逐舰,解决70、80年代人民海*大中型水面舰艇严重不足的困境,同时也为下一代国产驱逐舰的研制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人民海*驱逐舰发展进程中具有奠基意义。
17艘型除了“广州”号(舷号)因为爆炸事故损毁严重而报废,其余16艘都功成身退。虽然型都没有参加过实战,但在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三十年间,还是为捍卫祖国的万里海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年11月,苏联海*“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吨)、“慎密”号驱逐舰(标准吨)进入中国东海,中国海*型“重庆”号(舷号)驱逐舰奉命出航,严密监视苏联*舰的动向,当“伏龙芝”号企图进入中国领海时,“重庆”号丝毫不惧排水量只相当于对方七分之一的悬殊差距,毅然冲向“伏龙芝”号航向前方,猛然又迂回到其右方,贴近“伏龙芝”号发出警告,做好了不惜撞击拦阻的准备,最终迫使苏联*队退出中国领海。
图7:“重庆”号(舷号)监视苏联“伏龙芝”号巡洋舰
图8:“重庆”号冲向“伏龙芝”号,以撞击方式进行拦截
这一幕被正在空中采访飞机上追踪苏联*舰的日本著名摄影师柴田三雄拍了下来,就连见多识广的柴田三雄都被“重庆”号这样果敢的行动所震惊,:“在拍摄伏龙芝号编队时第一次看到中国海*驱逐舰,这些*舰虽然感觉非常不起眼,但是,面对伏龙芝号那果敢的攻击行动,我至今依然留着鲜明的印象,即便是当时正在空中拍摄的本人,也好几次禁不住在心里发出‘危险!要撞上了!’的呼声。”
“重庆”号不惜采用撞击进行拦截的行动,正式那个年代弱小的中国海*面对强大对手依然毫不畏惧的真实写照,也是型在那风云激荡年代里的雄姿。
如今,虽然全部退役,但历史不会忘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