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酒渣鼻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秋天正是红枣大量上市的季节。红枣药食兼用,更是名医所创治疗“脏躁”的古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味。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是妇女脏躁病的常用方,专为治“脏躁”而设:“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藏躁(脏躁),指因情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癸将绝之时,阴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的一种情志疾病。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床上以精神抑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哈欠连连等,为主要表现。
方剂分析:脏躁一病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遵《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灵枢·五味》“心病者,宜食麦”之旨。
方中用小麦为君药,取其甘凉之性,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药。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此方组成简单,药仅三味,全是平常可食之物,充分体现了药食两用的精髓,功能为养心安神、甘缓和中。常用剂量:小麦15克~30克,甘草9克,大枣7枚~9枚。水煎成汤,饮汤食枣即可。大枣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方中重要的药味,所以古代医生有时干脆简称此方为“大枣汤”。
南宋名医许叔微(年~年)遇到一位妇女患了脏躁病,“悲泣不止”。他想到了大枣汤这一古方,于是备好了药给她服用,还真灵验,“尽剂而愈”。他将这一成功案例载于《普济本事方》中。
还有一位叫程虎卿的,其妇人在妊娠四五个月时得了脏躁病,“惨戚悲伤泪下”,求医拜神都治不好。朋友管周伯告诉他说,我家先人曾经告诉我,治这种病用大枣汤就行。程虎卿把方子抄来,“借方治药”,竟然“一投而愈”。妇科名医陈自明(年~年)得知后,就收录在了《妇人大全良方》中。甘麦大枣汤主治的这两则病案很有代表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论述大枣时,一并收录。
从张仲景创制到今天,此方一直是中医治疗“脏躁”常用的方剂。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扩大了应用范围,凡神不守舍、情志抑郁属于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者,都可以在本方基础上加减。
若失眠、舌红少苔、心阴虚的症状较明显者,可酌加百合、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若脉弦细,属肝血虚所致的失眠、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以养肝安神;
若大便干燥,属血少津亏者,可加黑芝麻、何首乌以养血润燥通便;
若心悸、脉促,属心经气阴两伤者,可酌加*参、紫石英,以益气镇心。
动辄大怒者,是肝气郁甚,加川芎、香附、枳壳或枳实;
时常叹息者,是肝气不舒,加香附;
情绪低迷者,是木气不升,加柴胡;
周身酸困者,是筋失血养,加白芍;
胸闷气憋者,是气机不利,加苏梗;
空虚胆怯者,是肝阳妄动,加珍珠母;
不思饮食者,是中焦不利,加厚朴;
舌苔滑腻者,是脾失健运,加半夏、陈皮;
急怒易晕者,是气逆上冲,加代赭、旋覆。
今日医话
本方药仅三味,且多既是食品,亦为药品,取材容易,烹制简便,经济实惠,服用方便,口感好,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用。这种把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寓于日常生活当中,寓治疗于享受之中的治疗方法应该提倡,只要药证合拍,连续服用,久之必能收到良好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