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县惨案与紫石英号事件为何结果迥 [复制链接]

1#

近百年前,在旧中国的长江上,曾经发生了两起英帝国*舰制造的事件,结局迥异,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新中国为何要在旧的废墟上诞生,更说明了为何能诞生。

万县惨案

年,广州国民*府北伐正酣,盘踞下川东的*阀杨森部在新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一方面要求北平的李大钊和广州国民*府派人去改造部队,一面又接受了皖系*阀吴佩孚的“四川省长“委任。年中,广州国民*府代表朱德,和李大钊的代表陈毅都被派到杨森部做工作,他们互相联系并接上了组织关系。

8月29日,英国太古渝公司商轮万流号在云阳县境内的长江中横冲直撞,将杨森部运送士兵和*饷的2只木船和1只划子荡翻,淹死64人,损失数十只枪和数万元*饷。

杨森派人率兵前往查询,在万县境内缉获该轮正调查时,遭到英国*舰“柯克捷夫”号派兵攻击,开枪打伤士兵2人,并将检查的士兵全部缴械,掩护“万流”号逃离万县。

陈毅和朱德商量后,决定以此发动群众做反帝爱国教育,并鼓励杨森扣留抵达万县英太古渝公司的“万县”号和“万通”号,并与英驻重庆领事做交涉,要求“惩祸首、赔损失”,并组织群众大会声讨。

英国则派*舰“嘉禾”号开往万县,企图抢回商轮。9月5日下午,英“嘉禾号”会合“柯克捷夫”和“威警”号,前往抢夺商轮,遭到驻守“万通”号的士兵还击,双方死伤数十人。随后,英舰动用舰炮轰击万县城区2个多小时,发弹余发,造成近千人伤亡、上千间房屋倒塌,此即“万县惨案”。

随后,英国持续增兵,并施压皖系*阀吴佩孚。9月23日,杨森秉承吴佩孚的旨意,下令释放了“万通”、“万县”两轮,并压制了群众的反英示威斗争,致使失败。

23年后,时间指向了年4月下旬。此时,饮马长江的解放*第二、第三野战*虎踞长江北岸,正待一声令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旧中国横行了近百年的英帝国主义者,又来滋事了。

此时,当年“万县惨案”时期的朱德,已经成为解放*总司令,陈毅则是三野司令兼*委、京沪杭战役总前委常委。

紫石英号事件

年4月20日,是国共谈判的最后期限,也是解放*公告外国*舰撤离长江的最后期限,但英帝国远东舰队置若罔闻,派遣“紫石英号”护卫舰沿长江上行,企图替换停泊在南京的“伴侣号”*舰。他们为何还敢这么做呢?一则横行惯了,二则不知道解放*的实力和意志力,以为不敢向他们开炮。

4月20日凌晨,三野10兵团特纵炮6团1营3连发现了沿江上行的“紫石英”号,便通报负责封锁江面的炮3团。炮3团先是开炮警告,但“紫石英号”既不返航,也不停止,而是加速向上游驶去。炮3团果断开火,英舰也开炮还击,双方均有死伤。英舰舰桥被直接命中,主炮被击毁,舰体被洞穿,在江南岸搁浅。

英*派驻南京的“伴侣号”前往救援,并与解放*发生炮战,被多发炮弹命中,舰桥和前面主炮也被机会,但因解放*无穿甲弹,未对其造成致命伤,英舰得以逃往江阴。

事件发生后,英国方面尽管以前首相丘吉尔为首的要求报复,但最终还是决定通过各种渠道外交解决。解放*也发表声明,要求英国承认错误、道歉并赔偿损失,要求前线部队实行自卫原则,避免冲突并与英舰对话谈判。

解放*展开渡江后,英*增派原驻香港的重型巡洋舰伦敦号和驻上海的护卫舰“黑天鹅号”沿江上行,于21日抵达七圩港第23*渡江区域。在解放*发出警告信号弹后,英舰准备起航,但解放*某炮长见英舰要跑,立即开火,双方再次发生炮战,后在英舰下行的过程中与沿岸解放*炮兵又多次炮战,英方伤亡30多人,解放*伤亡多人。

在双方后来的谈判中,英方多次拖延并拒绝认错。抛锚的紫石英号也乘夜偷偷尾随客轮“江陵解放号”逃跑,撤至香港。

结语

“万县事件”是英舰肇事在先,打死打伤人在先,后续救援英舰炮击城区平民,造成了绝大损失,最后却以当时的*阀息事宁人不追究,并压制民众斗争结束,反映的是当时旧中国实力的弱小。

“紫石英号事件”,先是英国强闯交战区在先,无视警告在先,随后发生炮战,英舰遭受重创。事件后,英方选择了外交渠道而非此前的最后通牒,后续救援英舰也打算遵守我方警告,但在我方炮手判断错误后双方进行了炮战,我方人员伤亡较大,但英方也遭受重创,最后不得不选择谈判和偷偷溜走。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说:“帝国主义在中国家门口架几门大炮,就可以横行霸道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