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位
个头儿不高的“小老头儿”
名叫程开甲
年8月3日
他出生在江苏苏州
从参与原子弹研制
到参与主持决策30多次核试验
程开甲成为让西方闻风丧胆的
“中国核司令”!
不久前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
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中
亦提到了他的名字
“你们好!得知你们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取得丰硕成果,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程开甲诞辰周年
让我们一起了解
这位从江苏走出的
“中国核司令”的故事
负笈海外的姑苏男儿,决心要回家
年8月3日
程开甲出生在姑苏水乡
祖父为其取名
“程开甲”
开就是开转
甲就是第一名
不辜负这份家族的期许
年程开甲高中毕业时
因为成绩极为优异
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
他最终选择了
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少年程开甲
在浙江大学
程开甲遇到了
竺可桢、束星北、王淦昌
苏步青、陈建功等大师
为未来物理学的深造
打下坚实基础
可是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程开甲
大学时光在流亡中度过
程开甲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
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
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
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
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在爱丁堡大学时寄人篱下的滋味
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
他感觉“海外中国人心中很闷很苦”
直到年“紫石英”号事件
才让程开甲第一次产生“出了口气”的感觉
在程开甲90多岁高龄时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仍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不禁哽咽说: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
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程开甲带着满满一行囊的物理书籍
踏上了归国之路
开启了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为何“程开甲”三个字,被列入了国家绝密档案?
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
回归祖国
回国后程开甲在南京大学工作近十年
曾任物理系副系主任
为南大物理系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
年
校长把程开甲叫到了办公室
递给他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
二机部九所
从此
他走下讲台
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这个名字
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
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年4月
程开甲带着他的团队
来到了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的
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
第一颗原子弹的
总装战役全面打响
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响
多台仪器获取了全部数据
程开甲等科学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据资料记载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
美英苏第一次核试验
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
为了研制原子弹成功
程开甲豁上了自己的一切
在第一第二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后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
程开甲多次进入爆后现场甚至爆心
关于开挖爆炸平洞
程开甲的女儿程漱玉回忆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尝一尝,
所以说开挖也是必要的。”
周总理听取第一颗氢弹空投
试验安全问题汇报时问
“投弹飞机安全是否有把握?”
在场的空*副司令指着程开甲
说:“是程教授计算的。”
周总理目光转向程开甲
程开甲肯定地点了头
周总理看到程开甲点了头
也重重地点了头
表示他放心了
苏州吴江命名“程开甲日”,释放着什么信号?
中国为什么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发展核武器技术?
程开甲的回答掷地有声: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年7月29日
中国*府发表声明
郑重宣布:
从年7月30日起
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程开甲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万分
他说: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
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
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年在庆祝
中国人民解放*建*90周年之际
中央*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将“八一勋章”
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程开甲是我国唯一一位
同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六大国家级荣誉的科学家
年7月11日
程开甲院士的故乡——苏州市吴江区
公布了一个重要决定:
将程开甲的诞辰
即每年的8月3日
设立为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日”
对于苏州而言
“程开甲”这个名字不仅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更已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品质
镌刻进了城市的文化基因之中
*沙百战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鳞开
程开甲用罗布泊爆发的声声“核弹惊雷”
为中国铸牢了国防盾牌
让中国人挺直了民族脊梁
今天
请让我们一起铭记和缅怀这位
“中国核司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徐亦丹
综合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澎湃新闻、交汇点新闻、今吴江、北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