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悲痛!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力学学会理事、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两弹元勋,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老先生,在京仙逝,时年岁。
怀着悲痛的心情,让我们走近这位元勋。(字数较多,请耐心)
在总装备部机关的食堂里,官兵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年迈老人“矫健”的身影,它就是我们的“核将军”程开甲。
老先生祖籍徽州,出生于江苏吴江,早年家境殷实,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
程先生年轻时曾在英国留学,“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他迫切的给家人、同学写信,询问国内情况。
先他一步回到祖国的同学胡济民告诉他,国家真的有希望了。于是,他决定回国。
他要回国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同学的耳中,一天晚饭时,大家劝他留下来。
他们说:“中国穷,中国落后,中国没有饭吃”
先生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饭桌上就与他们争吵起来。
最后,他拍着桌子对一众英国同学吼道:“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
他的恩师玻恩对他的决定表示理解,尊重他的选择,但还是叮嘱他:“中国现在很苦,你回去会吃许多苦头。
程老却说:“玻恩教授,我的祖国有希望了,我要回去建设新中国。”
回国前,先生跑遍了英国的书店和图书馆,买了很多买了许多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他知道,国内刚刚稳定,百废待兴,这方面的书籍一定很匮乏。
离开英国之前的行囊中,除了送给夫人的那件皮大衣,几乎全部都是书籍。
事实证明,在他后来的工作中,这些书籍和资料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自此,程老先生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
我国第一颗氢弹,原子弹,各种不下30次核试验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程老的夫人,张蕴钰将军曾深情地说过这样的话:
“你们写程开甲,一定要写写他的夫人。他是个纯粹的科学家,除了他的科学研究,什么都不会。他的夫人好得很,没有她,程开甲就不是现在的程开甲。”
自始至终始终觉得愧对妻子
程老先生发自内心地说:
“我所做出的每一份成绩都有耀珊的一半功劳,而我却没有能为她做什么。”
高耀珊16岁与程老先生定亲,虽然是父母包办,但还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
搞原子弹是国家机密,程老先生彻底与外界断了联系,无法顾及家庭,是个“甩手掌柜”,照顾5个儿女的重担都落到了高耀珊的肩膀上。
程老先生计算出原子弹高压状态方程之后,大病一场,回南京家中养病,当时是最困难的时期,做了少的可怜的几个馄饨,高耀珊全部给程老先生吃,告诉孩子们:“爸爸比我们重要。”
几个月后,程老先生身体痊愈后便再次离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老先生一辈子一心一意做学问,到了晚年,程老对外面的邀请,凡是和科研无关的,一概不奉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程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与人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
程老一路走好!向程老致敬!
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