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明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angshengyinhsi/m/9505.html

今年是建党百年,同时也是上海解放72周年。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特推出六集上海解放特辑(WitnessaNewDawn)。

01:30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片花(01:29)上海解放特辑从在沪西方人视角,包括外交官、新闻记者、医生、商人等代表人群,正面、客观、独家讲述我党接管上海、管理上海,经受住执政大城市初考验的故事。本片邀请具有东亚史学背景、已在上海生活二十余年的美国人费嘉炯教授(AndrewField)担任嘉宾主持。他将向观众讲述一段特殊的上海城市历史,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的拥护,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在上海生活二十余年的美国人费嘉炯教授(AndrewField)担任嘉宾主持系列短片采用全英文史料,包括当时《纽约时报》《每日镜报》报道,美联社、路透社电文,还首度集中使用在沪发行的英文报刊如《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的新闻报道,以及当时驻上海外交官及亲历者的回忆录、日记、未出版口述史等。《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该片将自上海解放纪念日5月27日起播出。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海报上海解放特辑分集内容简介(1)解放

通过亲历上海解放战役市区战斗的英美人记录,展现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坚决不使用重武器,绝不随便入民宅的壮举。美国报人比尔·鲍威尔在河滨大楼寓所亲历苏州河战斗,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外滩亲眼看到解放军进攻黄浦公园不入外滩大楼,在南京路上亲见解放军睡在人行道上,发出由衷赞叹并记录在其战地笔记中。他们见证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军政全胜,把上海完整交到人民手中的“战争奇迹”。

(2)旧上海的末日

通过在沪西方人的见闻和记载展现国民党执政末期的乱象:如居住在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的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英国记者乔治·维恩等人眼见寒冬中饥民冻死街头,币制改革失败后通货膨胀,国民党政府偷运国库黄金出上海等。上海的这番景象,正是当时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的一个缩影。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人心所向的历史必然。

(3)“紫石英号”事件

以民生码头(原蓝烟囱码头)为切入口,通过英美人的叙述呈现他们见到被解放军轰出长江的英国军舰所受到的震动。“紫石英事件”后,所有外国军舰撤出上海。这是上海城市史上重要一页:黄浦江上第一次没有外国军舰停泊,从此再也没有不请自来的外国军舰。当年上海最先进的码头,已作为工业遗迹成为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早已迈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4)为了光明的上海

以杨树浦发电厂旧址切入,讲述电厂美国管理层被共产党人的特殊魅力所感染的故事。杨树浦发电厂曾是远东第一大电厂。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管理层对即将到来的共产党人充满恐惧和担忧,但上海解放后不久即被共产党人折服。上电董事长保罗·霍普金斯在发回美国总部的报告中写道:“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最终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进步。”今天的杨树浦发电厂作为一个电厂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一分子而焕发新生。

(5)第一印象

在沪的西方媒体人究竟是如何评价他们初次谋面的共产党人?答案或许就藏在徐家汇藏书楼的故纸堆中。翻开上海解放时的《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等西方报刊原件,即可感受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第一印象真实记录。

(6)上海的新生

以年的南京路修葺工程切入,通过西方人的记载展现共产党人接管上海后克服万难,积极建设新上海的景象。共产党接管上海后数月,多年失修的南京路已经面貌一新,周围其他道路的修葺工程也有序展开。《字林西报》发出感慨:“这和国民党时期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国人所见证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人民城市的初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