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甘岭战役,为什么四十到六十发炮弹,才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说起抗美援朝,志愿军那种刻进骨子里的对祖国深深的爱,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动容。

一直以来,因为有二十万将士血洒疆场,长眠在远离故土的土地上,一部分人便认为如此重大的伤亡,除了志愿军装备低劣,后勤补给差,有很大原因是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无谓牺牲造成的。对此我为这些人感到惭愧。且不说志愿军很多战士经历了国内长时间战争的磨练,多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单从美军的口中便能得知,志愿军用优势兵力围歼美军,

一方面是要弥补装备差的弱点,另一方面志愿军的进攻或者是冲锋一般是梯队式的,

并不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窝蜂式冲锋,而是给美军当活靶子。下面咱们言归正传,说说志愿军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创下美军六百六十发炮弹才能杀伤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奇迹。一九五一年夏,经历五次战役后,朝鲜战场上中朝军队与美韩联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了战略对峙阶段。战场主要以阵地战为主,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事基本在三八线附近。为了谋求在停战谈判中占据主动,双方边打边谈,志愿军为了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也为了应对炮火方面的劣势,

开始深挖洞、广积粮,不仅把抗日斗争中重创日寇的地道战。

搬到了朝鲜战场,还创造性地把坑道战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方面在防御阵地上开挖纵横相连的坑道,一方面在山体下广挖地洞,并且把两个相连的防炮洞口相连,形成马蹄形的防御工事。然而在坚固的岩石下,手工挖洞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许多人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牺牲在了构建工事上。但他们的牺牲大大减少了志愿军在阵地上的伤亡。由于复杂的战场形势需要,志愿军迅速将这一新创造进行了全军推广。在当年的夏秋防御作战中,联合国军平均发射四十到六十发炮弹,才能杀伤一名志愿军战士。

到一九五二年五月底,在横贯朝鲜半岛中部二百五十公里的整个正面防线上,

志愿军日夜挖掘构建出了七千七百八十九条坑道,总长达一百九十八点七公里,

整个正面战线在十公里的纵深范围内构成了坚固的地下长城。依靠着坑道防线的作用,志愿军顶住了敌人毫无喘息的疯狂轰炸,没有给对手的攻击任何得逞的机会。而此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六百六十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战役之后,朝鲜战场正式进入到了僵持的第二阶段。而最为大家熟知的上甘岭战役就将坑道战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时的美军士兵甚至认为志愿军是不是会遁地术,

为什么每次炮火过后,他们已经以为没人能够活下来时,只要一冲锋,就会有灰头土脸的中国人从坑道里爬出来,奋力开枪射击。他们虽然知道志愿军挖战壕挖地道,但并不知道志愿军的地道下面还有地道。这也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担任驻韩美军总司令的范弗里特,不计成本地向志愿军阵地投掷弹药,却依然毫无作为。范弗里特以范弗里特弹药量注明,他不仅主张用大量的弹药减少美军的伤亡,还根本不把美军的弹药限制放在眼里,常常以超出战斗规定五六倍的弹药量向志愿军进攻。在上甘岭战役中,与范弗里特对阵的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

上甘岭之所以打的惨烈,举世闻名,跟范弗里特有很大关系,因为他的飞行员儿子此前在朝鲜北部机毁人亡了。

一九五二年四月,克拉克接替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然而李奇微留下的是个烂摊子,克拉克要是不弄个胜利什么的,那脸上得多挂不住呀。在范弗里特的一再怂恿下,他同意了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决定向上甘岭发动攻势。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以其夺下上甘岭后,再一举夺下五圣山之后就可以大举北进。因为武胜山后面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作为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自然知道,五圣山失守,志愿军将无险可守,局势将会极为被动。但秦基伟到前线勘察后认为五圣山险峻峭拔、易守难攻,敌人不会白白牺牲攻击这里,于是指派了一个四十五师防守。想不到敌人这次剑走偏锋,目标正是五三七点七和五九七点九高地,五圣山的门户。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三日夜,敌人动用大批坦克、火炮、飞机,打响了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阵地防御战。这一天,在敌人猛烈炮火、出其不意的攻击下,志愿军两个高地的前沿阵地全部失守。黄昏时分退入地道中。决定发起反攻,连夜夺回阵地。

而决策失误的秦基伟又在得知前线战况后,对四十五师师长放出了守不住上甘岭就不要回来见我的狠话。而正是这句话,让从未做过主力的四十五师,在炮火连天的硝烟弥漫中做了一回主角,但却伤亡极大。

与此同时,秦基伟下令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由于我军重武器稀有,所以平时都是分散、隐蔽,并且打完就走,真正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接下来的七天七夜里,战况一日比一日惨烈,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之威猛空前绝后,志愿军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每当敌人以为志愿军的阵地被夷为平地发起冲锋时,那令人惊恐的一幕就会再次上演。

衣衫蓝缕、血肉模糊的。红军战士永远会从土中冲出来继续战斗,即便有的阵地战到最后只剩下一人,他仍然会跳出来。半个月激战之后,四十五师已经伤亡五千余人,而苦苦坚守的他们也因为补给线被切断,开始断水、断吃。但是敌人低估了中国军人的意志,他们的狂轰滥炸可以炸毁志愿军的攻势,可以炸烂志愿军的血肉之躯,却无法打败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斗志,在这场战役中光辉灿烂,可昭日月。

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日中午,上甘岭战役从坑道战进入第二阶段反攻战,

一百三十三门大口径火炮和三十门重迫击炮,向那五九七点九高地实施了持续、猛烈的炮火,准备对此处的南朝鲜军守地实施诱敌拉锯。炮火的远近交替,让迷惑的敌人守军以为志愿军要发起反攻,于是他们趁炮火延伸时慌忙钻出掩体抢修工事,但炮火的突然覆盖让他们猝不及防。几轮真假延伸射击下来,南朝鲜军的伤亡已经过半。

二十四门喀秋莎火箭炮在高高的山岗万弹齐发,向联合国军阵地发出声声怒吼。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场面震撼人心。十五军的火炮进攻几乎完全压制了联合国军的纵深炮火,至此,十五军的步炮协同作战日益完善。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伤亡的百分之七十是由于志愿军的炮火杀伤。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行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将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部队调往上甘岭,与第十五军、四十五师换防。

随后十二军另两个团的部队也全部配属给十五军,加入上甘岭。作战他们到达上甘岭后及时调整战术,九个连采用车轮战攻势,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斗,而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打完就撤下休整,但连长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长的顾问,如此类推往复。这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保全了部队的有生力量。

从电影上甘岭中我们看到志愿军指挥员为了保全有生力量,在这个狭小的山头上、面积有限的洞里,有时一次指派三两个人投入战斗,从而避免无谓的伤亡牺牲。此时进攻受挫的范弗里特为自己的冒失从懊恼变成了狂躁,开始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恶意的重点照顾,致使前线的志愿军将士连续数天不能进食,但他们依然扛着枪坚守,战斗到最后连水也没有了。

条件之艰苦令人触目惊心。

电影中许多人分食一个苹果的事是一段感人的真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而英雄黄继光他们舍身堵枪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勇事迹也是发生在那个时候。更重要的是,这种为国牺牲、舍生取义、无私无畏的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在志愿军中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又怎能不所向披靡、战而不胜呢?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经历了两年的战争磨砺后,已经掌握大规模阵地战的志愿军不仅战术更加灵活,阵地战技能也越来越娴熟。在陆续得到后勤补给后,十一月二十五日,志愿军发起总攻,成功夺回两处高地,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战后曾有人记载在上甘岭战场。

随手抓一把土,里面可以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上甘岭战役中的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钟就达六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七十六枚炮弹爆炸。联合国军在此役中调集兵力六万余人,大炮三百余门,坦克一百七十多辆,出动飞机三千多架次。

对志愿军两个连约三点七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一百九十余万发,炸弹五千余枚。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从一到两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等了三四米。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二十九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六百五十三次,志愿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伤亡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而联合国军伤亡两万五千四百九十八人,伤亡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时至今日,许多当年的美军老兵依旧不明白,为什么美军装备先进,投入了那么多兵力,炮火那么密集,反反复复争夺了那么多次,他们却拿不下两个小山包,反而被缺吃少穿、装备低劣、补给线被切断、衣衫蓝缕的志愿军给打败了呢。

对于饱经屈辱的中华民族来说,当敌人把炮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如果不奋起反抗,只能再次国破家亡。

曾经国破山河在的屈辱尚且历历在目,他们又怎能容忍敌人的铁骑在英雄的国土上肆意践踏。正是凭着一腔忠贞报国的热血。他不屈不挠、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凭着过人的胆识,志愿军才在新中国综合国力、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处于极端劣势的斗争中,舍生取义、英勇赴死,凭着正义对阵非正义的坚定信念,用公理反抗霸权的勇气,心怀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以弱胜强,取得了立国立威之战的胜利。

由此不难看出,志愿军创造了奇迹,又何止是六百六十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呢?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以崇高的敬意,愿他们无私无畏的英雄气节永放光芒,愿他们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永葆青春。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