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一天,让我们铭记他们程开甲中国科协 [复制链接]

1#
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8月1日上午,中国科技馆“中科馆大讲堂”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熊杏林。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杏林受邀为程开甲院士撰写小传,从此开启了她研究、宣传程开甲的人生历程。

报告会上,熊杏林深情讲述了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光辉一生。熊杏林坦言:“研究、宣传程老的20年,是我被感动、教育的20年,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一生所做的最有意义、最价值的事。”

程开甲成长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苦难岁月,他的大学学业是在流亡中完成的。从年秋到年秋,程开甲在浙江大学就读的四年中,学校搬迁了7个地方,被称为“流亡中的大学”。在广西宜山,一次日机轰炸后,程开甲损失惨重,除随身穿的衣服外,他变得一无所有。他之后的全部学习、生活用品,都是老师、同学们捐献的。

年,程开甲来到英国求学,刚一踏上异国的土地,就因为是中国人被人瞧不起,遭人白眼。刚到英国租房子。有的房东明明有房子,因为他是中国人,不肯租给他。好不容易找到愿意租的,却不肯把好房间租给他,多出租金也不给。有一次坐电车,两个英国佬对他抛白眼,还说他们“最讨厌奶油面孔的人。”程开甲说,在国外“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出头之日,海外的华人心中都很闷、很苦。”寄人篱下的屈辱和苦闷,激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强烈意志。

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程开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程开甲回忆:“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苏格兰出差,看电影新闻片时,看到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看到中国人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击伤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我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我感到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年,一次地下竖井核试验后,大家还在欢呼雀跃,程开甲急急忙忙走出主控站,坐上等候在外面的吉普车,直奔爆心。当他们赶到时,地面已经扬起尘土,出现裂缝,并产生了辐射。他们随身携带的钢笔样粗的放射性探测器尖叫不停,对强辐射发出警报。但程开甲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坚持在爆心地表察看一周后才快速离开。返回的路上,通信员李国新忍不住问:“首长,您真的不害怕吗?”程开甲回答:“害怕。但我更担心我们的核试验事业,因为那也是我的生命啊!”

年,程开甲88岁。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是我的信念’。回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我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我以为实现目标就是做贡献,人也只有做出贡献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以前我与陈芳允经常在一起讨论存在的价值,我们都认为只要活着就应该有所价值,所以当我们俩都到了八十好几的时候,都还继续着我们应该做的事,毫不懈怠,总要去做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创新工作。我们努力了,我们也就无憾了。”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