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藍字“七左堂”免費訂閱
資訊。品鑒。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说到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
汝窑天青釉洗
1.越窑
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为主,质量上乘。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越窑青釉镂空鼓式罐(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2.邢窑
邢窑白釉“盈”字盖
3.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汝窑青瓷莲花洗
4.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钧窑小盘(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5.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定窑凤穿牡丹纹盘(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6.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制的瓷器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现在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鬲式炉
7.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哥釉海棠形水仙盆(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8.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种茶盏传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称之,如"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等,现都成为日本的国宝,非常珍贵。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宋代盛斗茶之风,视建窑所产茶碗为最佳之器。
建窑兔毫盏(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9.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茶具传到日本,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称之"珠光青瓷".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景德镇青白釉鼓钉盖罐(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10.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
龙泉窑青釉双耳瓶(年北京晟永国际秋拍拍品)
更多精彩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