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案
郭某某,女,63岁,河北沧州市人,时间:年10月11日就诊。
病症:患者确诊为结肠息肉数年余,经常感觉腹部有气体来回窜动,食管有返流,大便每天两次不成形,小便不*,怕冷,汗不多,睡眠一般,胃口不好,双手脚末端怕冷。舌淡润质红、苔中部腻厚。脉右手关浮紧,沉取细紧滞,左脉沉细紧,双尺弱。证属阳虚阴盛、气机不畅,治宜扶阳抑阴、疏通气机,处方用药:
处方一:
藿香15g,佩兰15g,苍术15g,生姜30g,炙甘草15g,小茴香25g,陈皮15g,法半夏45g,硃茯神30g,砂仁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厚朴15g,*参30g,鹿角霜30g,茵陈30g。5付。
处方排序:
藿香+佩兰、苍术、生姜、炙甘草、小茴香。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厚朴、*参+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藿香法(藿香+佩兰、苍术、生姜、炙甘草、小茴香),芳香化浊、理气调中;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除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酸痛;厚朴降阳明、对右关脉;*参+鹿角霜+砂仁补气温阳、纳气归正,以助后天之本。
处方二:
硃茯神30g,琥珀15g,砂仁15g,青皮15g,厚朴15g,藿香15g,炙甘草15g,仙灵脾20g,苍术15g,代赭石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白蔻仁15g,*参30g,鹿角霜30g,生龙牡各45g。5付。
处方排序:
硃茯神、琥珀、砂仁、青皮、厚朴、藿香、炙甘草、仙灵脾、苍术。白蔻仁+代赭石、五灵脂+海螵蛸、*参+鹿角霜、生龙骨+牡蛎。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硃茯神法(硃茯神、琥珀、砂仁、青皮、厚朴、藿香、炙甘草、仙灵脾、苍术),镇八方之法通达八方之气机,使上下前后左右通行无阻;加白蔻仁+代赭石建中镇潜、降逆止呃;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酸痛;*参+鹿角霜补气温中、以助后天之用;生龙骨+牡蛎协调阴阳,以使阴阳合一之道。
处方三:
制附子60g(先煮2小时),生姜50g,桂枝25g,炙甘草15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30g,砂仁2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代赭石30g,*参30g,鹿角霜30g,鹿角片30g,灶心土g(另)。10付。
处方排序:
制附子、生姜、桂枝、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代赭石+砂仁、*参+鹿角霜+鹿角片、灶心土。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法(制附子、生姜、桂枝、炙甘草),温坎水、建中宫,水土合德之意;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除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酸痛;代赭石+砂仁镇潜建中、运行中焦;*参+鹿角霜+鹿角片补气温阳、壮督填精,以助先后二天之本;灶心土镇潜收纳、建中温胃,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四:
制附子75g(先煮2小时),生姜30g,炮姜30g,炙甘草30g,陈皮25g,法半夏60g,硃茯神30g,砂仁25g,鹿角霜30g,生龙牡各45g,鹿角片40g,龟板20g。10付。
处方排序:
制附子、生姜、炮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鹿角霜+鹿角片+龟板、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四逆二陈法(制附子、生姜、炮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温坎水、化痰湿、用阳化阴、以火治水之用;鹿角霜+鹿角片+龟板充任壮督、温中健胃,以助先天之精;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五:
乌梅60g,炙甘草15g,制附片90g(先煮2小时),炮姜40g,肉桂20g,花椒10g,独活15g,*连10g,*柏15g,丹参20g,*参30g,生龙牡各45g,鹿角片40g,龟板20g,砂仁25g,益智仁15g。10~20付。
处方排序:
乌梅、炙甘草、制附片、炮姜、肉桂、花椒、独活、*连、*柏、丹参、*参。鹿角片+龟板+益智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乌梅综合法(乌梅、炙甘草、制附片、炮姜、肉桂、花椒、独活、*连、*柏、丹参、*参),专治厥阴病,厥阴者,上热下寒是也,即阴阳分离之状态也;鹿角片+龟板+益智仁充任壮督、益肾填精,以助先天之精;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治病次第解析:
本例病人年高体弱,乃是厥阴病乌梅丸证,但是要达到服用乌梅丸则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因开表建中、去除表里两寒、益肾填精才能达到最后应用乌梅丸以收功。
处方一是,扶阳医学藿香二陈法加味,芳香化浊、建中温胃、专治返流、专治胃病,只有这样才能把中焦的问题解决一部分。
处方二是,扶阳医学硃茯神法加味,镇八方之法可通达八方之气机,只有全身气机畅达、神*安宁,才能治疗有形的问题,因为无形而决定有形。
处方三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二陈法加味,特别是除专药治疗胃病之外,体现出步步填精之意,即每步都在考虑填精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下步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处方四是,扶阳医学四逆二陈法加味,这张处方就是继续填精之用,为下步应用乌梅综合法打下基础。
处方五是,扶阳医学乌梅综合填精法加味,本处方专治厥阴病,同时张仲景又说其可治疗久泄,而本处方最后应用就是要达到收功止泄之目的。
二诊(年12月9日):
病症:结肠息肉多年,服药之后,现在每天大便1~2次稀便,食道反流也减轻了,睡眠略有改善,舌淡胖大,上部有尖红,有食道纵裂纹,腹胀,吃*芪后明显改善,乌梅汤法服用后反酸,手脚凉,腿抽筋,入睡困难,右脉关浮,沉取细湿滞紧,左脉浮,沉取细弱紧,心脉弱,肝细,膀胱细紧及肝、心,尺短弱。证属离火不降,坎水不温,治宜交济坎离,处方用药:
处方一:
*连10g,丹参20g,*芩15g,白芍30g,*参30g,炙甘草10g,制附片15g,肉桂10g,瓦楞子15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45g,砂仁15g。3付。
处方排序:
*连、丹参、*芩、白芍。*参+炙甘草+制附片+肉桂、瓦楞子+柏子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连阿胶汤法(*连、丹参、*芩、白芍),降离火、安心神;加*参+炙甘草+制附片+肉桂四逆法温坎水,与前面相伍具有坎离既济、水火交融之态势;瓦楞子+柏子仁化痰制酸、宁魄助眠;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助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二:
藿香15g,佩兰15g,苍术15g,生姜30g,炙甘草10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30g,砂仁15g,茵陈30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草果15g,炒槟榔10g,*参30g,鹿角霜50g。5付。
处方排序:
藿香+佩兰、苍术、生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草果+炒槟榔+茵陈、*参+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藿香法(藿香+佩兰、苍术、生姜、炙甘草),芳香化浊、开表建中;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化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草果+炒槟榔+茵陈化污秽、通阳明、除湿热;*参+鹿角霜+砂仁补肺气、扶阳气、纳正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三:
桂枝15g,苍术15g,生姜30g,炙甘草10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30g,砂仁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白芷15g,天麻20g,厚朴15g,枳壳15g,*参30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桂枝、苍术、生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白芷+天麻、厚朴+枳壳、*参+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桂枝法(桂枝、苍术、生姜、炙甘草),开表建中;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化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白芷+天麻去头风、达三阳;厚朴+枳壳理气消胀、通达阳明;*参+鹿角霜+砂仁补肺气、扶阳气、纳正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四: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10g,桂枝25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30g,砂仁15g,郁金20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参30g,生*芪40g,鹿角片30g,鹿角霜50g。10付。
处方排序:
制附片、桂枝、生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硃茯神、郁金、五灵脂+海螵蛸、*参+生*芪+砂仁、鹿角片+鹿角霜。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法(制附片、桂枝、生姜、炙甘草),温坎水、建中土,水土合德、世界大成之意;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化湿安神;郁金解郁滞、开心结;五灵脂+海螵蛸专治胃病;*参+生*芪+砂仁补肺气、助元气、纳正气,以助先后二天之本;鹿角片+鹿角霜壮督脉、扶阳气,以添先天之精。
处方五:
制川乌30g(先煎2小时),生*芪g,*参30g,三七15g,炙甘草10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30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30g,薏苡仁30g,草果15g,炒槟榔10g,鹿角片30g,水牛角40g,鸡矢藤15g。10付。
处方排序:
制川乌、生*芪、*参、三七、炙甘草。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陈皮+法半夏+硃茯神、薏苡仁+草果+炒槟榔、鹿角片+水牛角、鸡矢藤。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制川乌、生*芪、*参、三七、炙甘草),透邪通络、益气活血;加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专治胃病酸痛;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化痰;薏苡仁+草果+炒槟榔化湿去浊、通下去污;鹿角片+水牛角透邪填精、直达头顶;鸡矢藤消导建中,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六: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30g,炮姜30g,炙甘草10g,山萸肉20g,肉桂20g,砂仁15g,生龙牡各45g,鹿角片40g,龟板20g,薏苡仁30g,桃仁15g,*参30g,*芪40g,灶心土g(包)。10付。
处方排序:
制附片、肉桂、生姜、炮姜、炙甘草。*参+*芪+山萸肉、鹿角片+龟板、薏苡仁+桃仁、生龙骨+牡蛎+灶心土+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附子肉桂法(制附片、肉桂、生姜、炮姜、炙甘草),温坎水、暖命门,以助君相二火;加*参+*芪+山萸肉补大气、益肾阴,与前面相伍有用阳化阴之用;鹿角片+龟板充任壮督脉、以添先天之精;薏苡仁+桃仁化湿破血、以去邪污;生龙骨+牡蛎+灶心土+砂仁协调阴阳、收纳正气、纳气归正,以助阴阳合和之功。
治病次第解析:
处方一是,扶阳医学*连阿胶汤法加味,专门解决睡眠困难与离火难降的问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告诉我们:“少阴病,心烦不得眠者,*连阿胶汤主之”,意思就是说到了少阴病时就会出现心烦失眠,故处方就是这样设计的,用于临床效果比较好。
处方二是,扶阳医学藿香二陈法加味,芳香化浊、开表建中、专治胃病、化湿去浊、扶助正气等,以把前面的效果巩固下来。
处方三是,扶阳医学桂枝二陈法加味,处方结构与上面相差无几,上面处方化湿通中作用显著,本处方通阳化湿、专治胃病,特别是治疗双关脉浮的问题,是本处方之目的。
处方四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二陈法加味,温里开表、化湿去浊、专治胃病、补气活血、扶阳助正等,以解决表里两寒的问题。
处方五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加味,透邪通络、益气活血、专治胃病、巩固睡眠、通利下焦、清除污染、透填真精等,以解决下焦污染的问题。
处方六是,扶阳医学附子肉桂法加味,也称之破格救心汤填精收功之法,即在收功益肾填精的同时,仍然要开个口子,去除浊邪,以防止补而壅滞之弊端,本处方又称为附子肉桂填精收功之法、四逆填精收功之法。
三诊(年4月9日):
病症:结肠息肉多年,伴腹泻20年余,舌呈现桃形,舌中有两条裂纹而苔白腻厚,服上处方后,息肉从舌诊根部看到已经明显变小,目前胃部仍然有返酸,高枕后不明显,胁痛,胃胀,食道有偶尔有返流,大便不成形,小便不*,无汗,手脚凉,右脉关浮,沉取细紧滞,肺滑滞,脾湿滞,命门可,左脉有浮意,沉取细紧滞,心脉滑滞,肝细紧滞,膀胱细紧,尺弱。证属阳虚阴盛,治宜扶阳抑阴,温通表里,处方用药:
处方一:
广紫菀15g,石菖蒲20g,苍术15g,生姜30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15g,砂仁15g,浙贝母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瓜蒌壳15g,*参15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广紫菀+石菖蒲、苍术、生姜。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瓜蒌壳+浙贝母、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参+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广紫菀法(广紫菀+石菖蒲、苍术、生姜),宣肺止咳、开表建中;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化痰、降逆安神;瓜蒌壳+浙贝母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专治胃病酸痛;*参+鹿角霜+砂仁补肺气、扶阳气、纳正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二:
藿香15g,佩兰15g,苍术15g,生姜30g,小茴香20g,陈皮15g,法半夏20g,硃茯神15g,土茯苓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草果15g,炒槟榔10g,*参15g,鹿角霜40g。5付。
处方排序:
藿香+佩兰、苍术、生姜、小茴香。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草果+炒槟榔+土茯苓、*参+鹿角霜。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藿香法(藿香+佩兰、苍术、生姜、小茴香),芳香化浊、建中理气;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化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专治胃病酸痛;草果+炒槟榔+土茯苓化湿除污、通达解*;*参+鹿角霜补肺气、扶阳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三:
桂枝15g,苍术15g,生姜30g,小茴香20g,陈皮15g,法半夏40g,硃茯神15g,砂仁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败酱草15g,*参15g,鹿角霜40g,草果15g。10付。
处方排序:
桂枝、苍术、生姜、小茴香。陈皮+法半夏+硃茯神、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败酱草+草果、*参+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桂枝法(桂枝、苍术、生姜、小茴香),开表建中、理气调肝;加陈皮+法半夏+硃茯神理气降逆、化湿安神;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专治胃病酸痛;败酱草+草果解*化浊、清除污秽;*参+鹿角霜+砂仁补肺气、扶阳气、纳正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四:
制川乌30g(先煎1小时),生*芪90g,*参30g,三七15g,炙甘草10g,法半夏40g,郁金20g,硃茯神30g,桃仁15g,薏苡仁30g,酒大*10g,天花粉15g,瞿麦30g,羌活15g,紫石英45g。10付。
处方排序:
制川乌、生*芪、*参、三七、炙甘草。法半夏+郁金+硃茯神、桃仁+薏苡仁+酒大*、天花粉+瞿麦、羌活+紫石英。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制川乌、生*芪、*参、三七、炙甘草),透邪填精、益气活血;加法半夏+郁金+硃茯神降逆解郁、化湿安神;桃仁+薏苡仁+酒大*破瘀活血、化湿泻浊;天花粉+瞿麦益气滋阴、清除活血;羌活+紫石英透太阳、沉海底、通达内外。
处方五:
乌梅45g,炙甘草15g,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炮姜50g,肉桂20g,花椒10g,独活15g,*连6g,败酱草25g,丹参20g,*参30g,生龙牡各45g,鹿角片40g,龟板20g,益智仁20g。
处方排序:
乌梅、炙甘草、制附片、炮姜、肉桂、花椒、独活、*连、败酱草、丹参、*参。鹿角片+龟板+益智仁、生龙骨+牡蛎。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乌梅综合法(乌梅、炙甘草、制附片、炮姜、肉桂、花椒、独活、*连、败酱草、丹参、*参),专治厥阴病,厥阴者,上热下寒是也,本处方寒热并用、清补共施,以柔肝解决阴阳合和之功;加鹿角片+龟板+益智仁壮督脉、充任脉、益肾精,以添先天之精气;生龙骨+牡蛎协调阴阳,以助阴阳合和之功。
治病次第解析:
处方一是,扶阳医学广紫菀法加味,专门针对性治疗咳嗽、胃中酸痛、扶阳助正等,以去除邪气为主。
处方二是,扶阳医学藿香佩兰二陈法加味,继续芳香化湿、开表建中、化湿除痰、通下化浊、扶阳助正等,仍然是以去邪为主。
处方三是,扶阳医学桂枝二陈法加味,仍然开表建中、化湿除痰、专门治胃、通下污秽、扶阳助正等,继续以去邪为主。
处方四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加味,透邪填精、益气活血、化湿安神、破瘀通下、化湿去浊、透达内外等,乃为清除下焦污染为主,仍然是去邪兼顾扶正。
处方五是,扶阳医学乌梅综合填精收功之法,因为久泄乃为乌梅丸症,而我们把其改变为汤剂,成为乌梅综合填精之法,即调和阴阳、柔肝收纳,又通下污浊、化湿除瘀等,以达扶阳去邪双重之目的。
四诊(年6月5日):
病症:舌诊脊柱侧弯,舌尖处小尖突起,故有鼻炎流鼻水,舌中间二条纵形裂纹,苔白腻厚,舌中有一条硬棱,右侧有胆囊结石点,目前偶尔有返酸,胃胀不多,不痛,自觉中腹部有气聚异常感,理化检查无异常,出汗不多,睡眠好,大便每天一次,结肠炎已完全痊愈,而且舌诊观察舌根部突起消失,说明息肉已完全消失,偶尔出现四肢雷诺氏现象,脉右关浮紧,沉取细紧滞,肺稍滑,脾湿滞滑滞,命门火可,左手浮稍紧,沉取细紧滞稍滑,心湿滞,肝气滞湿滞,膀胱细紧,尺脉缓而有力,正常。自从腹泻痊愈后,体重增加10斤左右,感觉目前非常好。证属阳虚阴盛,治宜扶阳抑阴,处方用药:
处方一:
桂枝15g,苍术15g,生姜30g,小茴香20g,陈皮15g,法半夏20g,土茯苓25g,白芷15g,天麻20g,厚朴15g,瓦楞子15g,吴茱萸15g,茵陈30g,鹿角霜40g,*参15g。
处方排序:
桂枝、苍术、生姜、小茴香。陈皮+法半夏+土茯苓、白芷+天麻+厚朴、瓦楞子、吴茱萸+茵陈、鹿角霜+*参。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桂枝法(桂枝、苍术、生姜、小茴香),开表建中、理气疏肝;加陈皮+法半夏+土茯苓理气化痰、除浊解*;白芷+天麻+厚朴通三阳、息风气、达阳明;瓦楞子专治胃酸痛;吴茱萸+茵陈温肝降胆、协调金木;鹿角霜+*参扶阳气、补肺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二: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50g,炙甘草15g,桂枝25g,苍术15g,陈皮15g,法半夏20g,土茯苓25g,白芷15g,天麻20g,厚朴15g,吴茱萸15g,茵陈30g,鹿角霜30g,*参30g。10~20付。
处方排序:
制附片、桂枝、苍术、生姜、炙甘草。陈皮+法半夏+土茯苓、白芷+天麻+厚朴、吴茱萸+茵陈、鹿角霜+*参。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法(制附片、桂枝、苍术、生姜、炙甘草),温坎水、建中土,水土合德、世界大成之意;加陈皮+法半夏+土茯苓理气化痰、除浊解*;白芷+天麻+厚朴通三阳、息风气、达阳明;吴茱萸+茵陈温肝降胆、协调金木;鹿角霜+*参扶阳气、补肺气,以助后天之用。
处方三:
制川乌30g(先煎1小时),生*芪90g,*参30g,坤草15g,炙甘草10g,川芎15g,杜仲20g,松节15g,桃仁15g,薏苡仁30g,酒大*10g,天花粉15g,瞿麦30g,独活15g,蒲公英15g。
处方排序:
制川乌、生*芪、*参、坤草、炙甘草。川芎+杜仲+松节、桃仁+薏苡仁+酒大*、天花粉+瞿麦、独活+蒲公英。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制川乌、生*芪、*参、坤草、炙甘草),透邪通络、益气活血;加川芎+杜仲+松节流动气血、网络经纬;桃仁+薏苡仁+酒大*破血化瘀、化湿除浊、通下去污;天花粉+瞿麦养阴清热、解*活血;独活+蒲公英运行公转、扫清污染。
处方四: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姜30g,筠姜30g,炙甘草10g,*参30g,生*芪45g,丹参20g,砂仁15g,瓜蒌壳15g,薤白15g,土茯苓25g,银杏叶30g,红景天30g,鹿角片30g,鹿角霜30g,肉桂20g。10付。
处方排序:
制附片、肉桂、生姜、筠姜、炙甘草。*参+生*芪+丹参、瓜蒌壳+薤白、土茯苓、银杏叶+红景天、鹿角片+鹿角霜+砂仁。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附子肉桂法(制附片、肉桂、生姜、筠姜、炙甘草),温坎水、暖命门,以助君相二火;加*参+生*芪+丹参补气活血,与前面相伍有用阳化阴之功;瓜蒌壳+薤白宽胸理气、通阳散结;土茯苓解*除浊、化除郁热;银杏叶+红景天通血脉、补大气,流动气血;鹿角片+鹿角霜+砂仁壮督脉、扶阳气、纳正气,以助先后二天之本。
处方五:
制川乌30g(先煎1小时),生*芪90g,*参30g,坤草15g,炙甘草10g,川芎15g,杜仲20g,松节15g,透骨草15g,补骨脂20g,骨碎补15g,鹿角片30g,水牛角45g,肉苁蓉20g,紫石英45g。10付。
处方排序:
制川乌、生*芪、*参、坤草、炙甘草。川芎+杜仲+松节、透骨草+补骨脂+骨碎补、鹿角片+水牛角+肉苁蓉+紫石英。
处方点评:
处方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制川乌、生*芪、*参、坤草、炙甘草),透邪通络、益气活血化浊;加川芎+杜仲+松节流动气血、网络经纬;透骨草+补骨脂+骨碎补透邪入骨、益肾填髓;鹿角片+水牛角+肉苁蓉+紫石英透邪填精、益肾通冲。
治病次第解析:
四诊治到这个时候,一定要治疗脊柱的侧弯复正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因为所有的病症都与脊柱有密切关系
处方一是,扶阳医学桂枝二陈法加味,开表建中、理气疏肝、化湿除浊、治疗头风、协调肝胆、扶阳助正等,乃为开道之处方。
处方二是,扶阳医学附子桂枝二陈法加味,即在上面处方的基础上,加入附子法,形成温里开表除湿之用,并把前面的效果巩固下来。
处方三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加味,透邪通络、益气活血、清除污染、化瘀通下、运转公转等,以解决下焦污染浊邪难去的困境。
处方四是,扶阳医学附子肉桂法加味,本处方温坎水、暖命门,以助先后二天之火,并补气活血、益肾填精、流动气血等,达到四逆填精收功之用。
处方五是,扶阳医学川乌法加味,本处方乃扶阳医学治疗脊柱侧弯的基本处方,针对性治疗最为根本的问题,只有这个脊柱恢复了正常,一切所谓的疑难杂病都有可能解决。
附:第六期傅文录扶阳医学传承班(中级班)开班通知
中原火神傅文录扶阳医学传承班历经两年的时间,五期的集中培训,都已经圆满结束。我们的线下培训是学习的主线,《扶阳医学传真录》是我们的基础教材。我们的传承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目的是培养纯正的扶阳医学接班人。现在很多的中医学者,都是盯着“病”,而不是盯着“人”。而我们的培训以及日常的诊治完全是盯着“人”的(主要是针对人的吃喝拉撒睡做文章)。这在很大一部分医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疗效显著,口碑甚好。傅文录老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除了看病的“勤思考”之外,还日日不忘积累素材、给大家留下宝贵的书面材料。这些材料会在我们将来的培训中一一展示,供大家研究学习。
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
希望有兴趣跟诊学习的广大中医人,将来都能够从中受益,造福众生。
1.开班时间:
年10月4-6号,3号报到。
2.开班地点: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家天下君悦商务酒店,距离浚县新汽车站约米。
3.人员安排:
本期中级班计划30人左右,以初级班学员为主,以汇款先后顺序排座次。
4.课程安排:
5.培训费用:
每人学费+食宿费元。推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