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几千年来,中国人泡的药酒里面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

最近出了鸿茅药酒的事件,

大家是不是对泡药酒这个话题

特别感兴趣啊,今天我们

就来聊一聊药酒的来历,

看看古人都在喝些什么奇葩的药酒!

//

01

酒:为医而生?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我国酿酒起源于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开始用酒曲酿酒了。酒与医素有不解缘,酒一产生,就和医疗治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汉代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医(醫)字的解释是“治病工也,从医从酉,……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酉就是酒的意思。

为什么酒和医渊源这么深,一种解释是在原始社会给人看病的医生都是巫医,巫医的套路就是先给病人喝半斤“二锅头”,然后再对病人施法。不管法术灵不灵,反正把你灌迷糊了,病痛也就感觉不到了,就算我给你治好了。

02

中医发展:鸡屎也能泡着喝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出现了。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最早的药酒命名多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比如《*帝内经》里的鸡失醴,它是由炒过的鸡屎和醴酒共同制成的一种药酒。注意:这里的鸡屎必须使用屎的白色那部分(你懂的!),而且最好是用山里野鸡的白鸡屎!鸡失醴主要用来治疗消化不良...

03

东晋:喝药酒长生不老

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种药酒方剂,其中很多是用矿石做药酒,比如拿硅酸盐类白云母、白矾、白石英、紫石英等来泡酒,这种药酒尤其受到包括道教弟子在内的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士的喜爱,他们认为常喝这种药酒能够成仙。由于很多矿石是有*矿物质,所以这种行为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慢性中*而死!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撰文说:“在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道士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有些药酒真不能喝,他们为中华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04

隋唐:人人都爱喝药酒

进入隋唐,中国人对药酒的喜爱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堪称盛况空前。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80余首药酒方。由于唐朝人普遍喜欢药酒,致使喝药酒像饮茶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待客之道。比如唐代诗人姚合的诗《喜胡遇至》中有这样的话:“穷居稀出入,门户满尘埃。病少闲人问,贫唯密友来。茅斋从扫破,药酒遣生开”。意思是说不管家里多穷,朋友来了也得给准备两壶药酒!以示对朋友健康的关心。到后来,居然还发明了不同的解酒方子,例如治喝酒头痛的啦,治喝酒睡不醒的啦,还有治喝酒中*的啦...

05

明代:有啥都能泡成酒

明代人喜欢喝酒,根据客人身份的不同,请喝不同的酒。如果来做客的是一位老大爷,可以请对方喝蛤蚧酒,这种酒是用蛤蚧(壁虎的一种)蒸泡制而成的。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效。

如果家里来了一位女士,那么就可以请对方喝桃花酒。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有一种用桃花泡制的药酒,据称有美容养颜的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女生都希望自己面若桃花,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剂药酒。

如果对方是赶上端午节来做客,那就要喝艾酒或菖蒲酒。《本草纲目》记载艾草这种植物可以“止吐血下痢,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杀蛔虫(古人似乎很害怕寄生虫)”。古人认为菖蒲可以延年益寿,由于对这种酒期望值太高,所以后来也开始往里面加如朱砂、雄*这两种有*矿物质,结果反而造成对身体的损害,连白娘子喝了菖蒲酒都要现出原形。

如果对方是重阳节来做客,就要喝菊花酒,主治风虚寒冷,腰背酸痛等。传说这种药酒是刘邦的妃子戚夫人发明,戚夫人死后,侍女皆复为民妻,菊花酒的制作方法才传入民间,后来发展成古代重阳节的标配。

出家人能不能光明正大地喝酒?如果来的客人是和尚,那就要请对方喝……啊,不对啊!和尚不是不能喝酒吗!?非也非也!佛教虽然要求僧人戒酒,但是允许僧人喝药酒哦!毕竟出家人生病了,也要治病嘛。因此僧人如果馋酒了,就会利用这个规定,假托自己有病来喝药酒。想想《水浒》里鲁智深出家后因为饮酒被赶下五台山,真是不划算啊!他应该这样做:“小二,给洒家来两壶药酒!”

如果家里来的客人既没赶上什么特殊节日,又没什么特殊身份,古代有没有什么药酒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呢?有的!

古代医术中有关药酒提的最多的就是“松”,由于松树自古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正所谓“寿如南山不老松”,所以古人基于“吃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认为松树全身都是宝,松叶、松花、松节、松脂、松果、松树皮……统统都可以拿来泡酒。古代中医用松树不同部位泡出来的酒分别有治疗四肢疼痛、四肢枯细、精神萎靡、口齿不清等疗效。作为一名古人,家里经济条件如果不是很富裕,买不起乌蛇和蛤蚧,也请不起仆人来酿制五花八门的药酒,可以考虑去砍棵松树拉回家,拆吧拆吧泡上,还是很经济实惠的!

乡本乡草尊享草本植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