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科普过什么是包浆,而且也讲了包浆跟“抛光”的区别,今天从更深层次挖掘一下人盘出来的包浆,我们今天分别从“固态宝石类”和“木料种子”这两种做一下讲解。
固态宝石类:顾名思义就是玉石、南红、蜜蜡、松石这些常见的石英或其他硬质结构类珠宝,这种宝石经过长期的佩戴和盘玩形成的包浆我们可以叫做是“外包浆”。这种都是除物料本身的纯外界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包浆,大多来源于人体。比如汗液、油脂、角质层、蛋白质、氨基酸等等形成的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从而固化成为固态,附着在物体表面上。
这种固体络合物是可以渗透到料子内部的,不过只是浅层。举个例子:你手中盘玩一块玉石,手上分泌了大量的汗液跟油脂,期初的两天内你看着它十分油润,但是当你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变乌,再洗过之后前两天的油润感荡然无存。
这种状态并不是没有产生包浆,其实包浆在你盘玩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形成了,只不过没有沁进内部。油脂的存在形成了很好的保护层,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失水,对于玉石这类硬性珠宝来说,油脂可以锁住你的汗液,让玉石看起来更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盘玩几天后放置一段时间后明显发乌,因为毕竟初期盘玩油脂附着并不多,放置一段时间后水分还是会散失掉,加上油脂具有粘性,会吸附一些细小的粉尘等颗粒,所以显得乌涂,没有之前盘玩的好看,但是只要坚持盘玩,几年后包浆沉淀沁入内部就会好很多。
说完了玉石玛瑙类的外包浆,再说一下木料和树籽的“结合态包浆”。
这种“结合态”包浆可以用我们高中生物学习过的“结合水”的知识来理解,顾名思义就是由内、外两种包浆结合而成。外包浆不再赘述,就如我上面所说的由人体的油脂、汗液、角质等分泌物与氧气的硬性络合物。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内包浆,内包浆起决定因素的是植物内部含有的“油性”。就像我们玩小叶紫檀那样,常挑所谓油性高的。又或者是凤眼菩提,我们都喜欢所谓的“奶油皮”,就是这个原因。
种子内部因为含有果仁,所以油脂含量通常非常高,那些果仁饱满的果核其内部的油性有时候就会像透过表皮要冒出来一样,这样的菩提子也是包浆变色最快的,所以大家都会下意识挑选所谓“油性高”的进行盘玩。
但是油脂毕竟不是内包浆,要形成内包浆必须还要有微生物跟外包浆的络合物参与,如我上面所说,外包浆具有渗透性,而木头和树籽的密度不比固体宝石,所以深入较容易。此时种子内部的油脂与其外包浆结合,加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一种代谢产物。之后三者又再次进行新的络合,最后生成的就是这种“结合态”包浆。
这也就是为什么盘玩很久之后的菩提子打光会透,整体像玉或者玛瑙般晶莹剔透,都是这结合态包浆的作用使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再挑选菩提子时要尽量避免那些“糠籽”或者黄尖。因为这种完全失去油性成熟度不高的种子根本形成不了结合态的包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角骨类这种角质蛋白或者钙形成的固态物质最后也会形成“结合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