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属中医学“滑胎”范畴,亦称“数堕胎”。历代医家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认为复发性流产多因先天脾肾不足,冲任不固,不能载气摄胎;加之屡孕屡堕,重伤肾气,损伤中气,致使肾气愈虚,中气愈弱,载胎无力,养胎失职所致。
屡次孕育失败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损伤,引起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血行受阻,而致瘀阻冲任胞宫。
因此,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脾弱、冲任不固为本,肝郁血瘀为标。
首重补肾以治本肾藏精主生殖,胚胎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又赖母体肾精的滋养。肾主封藏,固摄冲任,系胎固胎。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景岳全书·命门叙》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脏可通过调节五脏的生理活动,化生气血以养胎。肾精充盈﹐滋胎育胎;肾阳充足,胎得温养;肾气充盛,胎固不堕。
治疗本病用药入肝、肾经者居多,以甘温为主,常用药物有紫石英、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等,此为褚老经验方紫石英汤”的主要药物,亦为基于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中的核心药物。
益气健脾载养胎脾主升,其气上行,固冲载胎《叶氏女科证治》中有:“有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中精气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才能维持养胎育胎之用。褚教授在遣方用药时,重补后天,常选入脾经药物以益气健脾。
常用药物有黄芪﹑砂仁、山药、茯苓等,尤擅用黄芪以补气升阳,固冲摄胎。《珍珠囊》中有言“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且黄芪兼补元气,可助补先天不足。黄芪又分别与牛膝、香附、丹参、当归等形成药物组合,补气的同时,注重行气活血、养血调经。
肝心同治解其郁数次孕育失败对女性精神造成的创伤很大,有数据显示,妇女的焦虑发生率为35.6%。《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怀妊之后……其胎必堕。人皆曰气血衰微,不能固胎也,谁知是性急怒多,肝火大动而不静乎。”
因此,身心同调,肝心同治,以疏解其郁。
常用香附、丹参、莲子心、栀子等行气疏肝,清心安神。基于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即为养心解郁常用处方。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这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活血化瘀通经脉正虚运血无力、肝郁血行不畅、手术损伤经脉等,均可致冲任气血不通,胞宫瘀血阻滞。
且瘀阻经脉,药物不能到达病所,常难奏效﹐故《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云:“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血既不能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
现代研究较多的血栓前状态即是瘀血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约66%可能存在血栓前状态。活血类中药可增加血管内血流量,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因此治疗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牛膝、川芎等,一者可活血通经、化瘀通滞;二者可载药入经,直达病所;再者,于温补药物中加入行气活血之品﹐使补而不滞。
常用补气活血或行气活血药物配伍,如黄芪与丹参、牛膝,香附与牛膝、丹参等。补气可加增强行血之力,如黄芪常重用,使气旺则血行,行气又能提高化瘀之效,如少量使用香附,使气行则瘀散。
综上所述,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药防治复发性流产的用药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褚老防治复发性流产常从肾脾不足入手,兼顾肝心,擅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确立了补肾健脾、疏肝活血的基本治法。
对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有一定意义